【再论立场与是非关系,李向安反怼网民:选择立场的前提是明辨是非】
近日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一定反对?李向安律师:不能凭立场论定是非》,收获了六百多条评论,其中有许多是指责李律师的,有的说他很庸俗,有的说他立场不清,有的说“是人就有立场,没立场的人是不存在的,在法律上可以以事实为依据,如果上升到国与国的关系和利益谈是非那就是胡说八道了,国与国之间只谈利益,不论是非”,笔者最近跟李向安律师交流,谈到网民的反应,李律师反怼这些网民称:选择立场的前提是能够明辨是非,如果你不能明辩是非,如果你是非不分,你能正确选择立场吗?
这场看似简单的观点交锋,实则触及了一个古老而根本的命题:在人类判断与选择中,究竟是立场优先,还是是非先行?面对质疑,李向安没有退缩,而是以历史为镜,掷地有声地反怼:陈宫就是一个敢讲真话、敢讲真理的人,是后汉三国时期以是非定立场的勇士!我认为李律师举出的这一历史例证极具说服力。陈宫最初追随曹操,是因赏识其诛灭董卓的正义之举;后弃曹投吕,亦是因目睹曹操滥杀无辜而明辨是非后的重新选择。陈宫的人生轨迹生动诠释了:真正的立场选择应当建立在是非明辨的基础上,而非盲目固守某一既定立场。
那些认为"国与国之间只谈利益"的观点,实际上陷入了一种危险的现实主义迷思。纵观人类文明进程,国家行为若完全脱离是非准则,短期或可获利,长期必将损害国家信誉与国际地位。比如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结成了邪恶的轴心国,大搞法西斯主义。在这些国家,有大批只论立场、只论国家利益而盲从法西斯主义的民众,但也不乏以是非定立场的陈宫型人物,加入到反法西斯的同盟国队伍中来,比如我们熟知的德国的李德,以及日本的反战人士。他们背叛了他们的国家,但却站对了队。李向安律师称:一个人如果没有是非观念,他连立场都不会选择,他的命运只能是被选择!
我认为:李向安所强调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核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立场观点纷至沓来,如果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个体很容易成为群体情绪的俘虏、极端观点的工具。唯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保持清醒,做出符合道义和理性的选择。当然,强调明辨是非并非否定立场的存在价值。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立场不可避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立场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选择的?是经过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后的主动自主选择,还是被外界灌输、被情绪裹挟的被动选择接受?健康的社会需要的是前者而非后者。谈到一些网民的“糊涂”观点,李律师情绪激动地表示:人之所以是人,人之所以与动物相区别,就是人首先需要具有明辩是非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他的做人做事儿与动物没有区别。一个人选择立场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人明辨是非、分清对错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过程。因此明辨是非、分清对错、是非先行才是正确选择立场的前提基础。
就我看来,李向安与网民的这场争论,超越了个人观点之争,折射出当下公共讨论中理性缺失的深层次问题。当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立场与是非的关系,承认明辨是非对于立场选择的前提性意义,我们的公共讨论才能更加理性,我们的社会选择才能更加明智。李向安说:做到明辨是非、是非分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一个人选对立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盲目选择立场和被选择立场!我认为李向安说得非常对,归根结底,一个成熟的社会不需要在立场与是非之间作出艰难抉择,因为真正的立场应当建立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这不仅是个体理性的彰显,更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在这个意义上,李向安的"反怼"不仅是对网络质疑的回应,更是对公共理性的一种呼唤。
Fox
与人民敌对,终将埋葬在历史的坟墓之中,我们的立场就是站在人民群众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