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来中国的韩国女星秋瓷炫曾说:“因为我家庭的原因,我不愿再回韩国,我爸兄弟七个都有儿子,只有我爸生的是女儿,结果他家在整个家族里就好像抬不起头。听说她奶奶对她妈妈特别不好,那种态度也延续到了她身上,从小就不怎么受待见。 秋瓷炫在《浪姐4》的舞台上,肢体动作不算流畅,被观众调侃“像新装了四肢”,可她脸上那股认真劲儿,还是让不少人想起多年前《回家的诱惑》里的林品如。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剧里那个被背叛后绝地反击的女人,戏外也曾在韩国家庭的冷遇里苦苦挣扎,直到在中国成了家,才慢慢找回被爱的滋味。 她在韩国的童年,几乎没沾过温暖。 家里重男轻女的风气重到扎心,奶奶因为生了七个儿子,在家族里地位极高,可她妈妈连生两个女儿,从此成了婆家的“罪人”。 爸爸看着兄弟家都有儿子,唯独自己家里是两个“赔钱货”,天天喝酒,喝醉了就骂妈妈是“不会下蛋的老母鸡”。 后来妹妹十岁那年意外溺水走了,妈妈彻底垮了,精神变得疯疯癫癫,有时看着她就红着眼喊:“为什么死的不是你?” 那样的日子里,她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爸爸受不了家里的气氛,干脆离家出走,跟别人重组了家庭,妈妈也彻底不管她。 十七岁的她,只能住在漏雨的阁楼里,冬天冷得缩成一团,啃着过期的面包。 后来要上大学,学费没着落,她只能去接杂志拍摄的活,怕被骗,一字一句地查合同,确认没有问题才签字,就这么攥着自己赚来的钱,撑过了最难熬的日子。 在韩国娱乐圈摸爬滚打几年,她凭着长相和努力有了些名气,可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连个分享喜悦的人都没有。 更让她难过的是,韩国经纪公司觉得她二十六岁“年纪太大”,不怎么待见她。 正好那时候有中国导演找她拍戏,她没多想,收拾了半箱泡菜就来了北京,想着说不定能找到新的出路。 来中国后,她拍戏格外拼。 拍《大旗英雄传》吊威亚,她每天提前两小时到现场试吊点,后腰磨破了皮也不用替身,威亚师傅都说没见过这么能扛的女演员。 为了不用配音,她拿着剧本啃中文,一个字一个字地练发音,慢慢的真能自己用中文背台词了。 后来演《回家的诱惑》,拍浴室重生那场戏那天,正好是她农历生日,剧组给她买了个小蛋糕,她躲在化妆间偷偷哭了半小时,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有人记得自己的生日。 也是在这期间,她遇到了于晓光。 第一次感受到“被在乎”,是于晓光给她递了一碗热汤,那口热乎气顺着喉咙暖到心里,让她想起这些年受的苦,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后来两人结婚,婚礼上她临时加了个环节,跪在于晓光面前说“下辈子还要遇见你”,不是作秀,是她太怕这份幸福会突然消失。 于晓光的爸妈也把她当亲女儿疼,婚礼上于爸爸第一句话就喊她“女儿”,于妈妈塞给她一个沉甸甸的金镯子,她没见过这么贵重的东西,傻愣愣地问“这是真的金子吗”,最后哭着躲进婆婆怀里,像终于找到家的孩子。 婚后的日子,满是烟火气里的温暖。 于妈妈后来得了慢性脑部疾病,记忆力越来越差,就找了个小本子,专门记跟秋瓷炫有关的小事,本子里一半内容都是她,于爸爸和于妈妈还特意学韩语,凑到她跟前说“我爱你”。 她也把公婆当亲爸妈待,定期带他们去体检,家里缺什么生活用品,不等儿子于晓光想到,她早就买好了。 儿子“大海”慢慢长大,会用中文背古诗,一家人坐在北京胡同的院子里吃饭,公婆总把酸菜饺子往她碗里堆,于晓光的镜头总追着她的笑,这些画面,是她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日子也不是没波澜,之前于晓光被拍到疑似出轨,网上议论纷纷,她没吵没闹,只是在社交平台发了张全家福,配文说“正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用最平和的方式稳住了局面。 她太清楚被抛弃的滋味,所以宁愿好好修补这个家,也不想轻易放弃。 现在她偶尔会在社交平台分享日常,把婆婆送的金镯改成时髦的锁骨链,给儿子的幼儿园作业拍视频,用空气炸锅尝试做糖醋肉,那些曾经的伤痛还在,但早就被身边的温暖盖过了。 有人问她还想回韩国吗?她摇摇头,那个给了她太多冷遇的地方,早就不是她的归宿了。 她用这些年的日子证明,原生家庭的伤不是一辈子的枷锁,只要敢往前走,总能在新的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 就像她自己说的,伤痛不会消失,但可以把它变成铠甲,而她在中国的家,就是让她有勇气穿上这身铠甲的底气。
马伊琍最新采访,句句不提文章句句都是文章,“我也有错”在最新《是个人物》的访谈节
【16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