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提出:“你拿我们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

万物知识局 2025-08-23 10:42:56

1969年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提出:“你拿我们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阿方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竟说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还的问题,那次会谈谢胡同李先念谈了六个多小时,内容全部是要东西。

1969年,时任中国副总理的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参加其解放25周年庆典。

表面红毯铺地、口号震天,但会谈桌上,阿方领导人谢胡却甩出一份惊人的索要清单。

从工业设备到粮食贷款,整整六小时会谈全在“要东西”。

李先念忍不住质问:“你们拿了这么多援助,打算什么时候还?”谢胡面不改色:“根本没考虑还!”这句话像盆冰水,浇透了中方代表团的心。

这段“兄弟情谊”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当时中苏关系破裂,阿尔巴尼亚是唯一公开支持中国的欧洲国家,甚至帮中国推动1971年重返联合国。毛主席曾感慨:“是非洲兄弟和阿尔巴尼亚把我们抬进去的。”

为回报“雪中送炭”,中国开启长达二十年的单方面援助——尽管自家经济捉襟见肘。

1954至1978年,中国对阿援助超1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援建项目涵盖142个工厂、75万支枪械、900辆装甲车,甚至用全国压缩口粮省下的5万吨粮食支援阿方。最困难时,国内喊出“一人省一口,养活阿尔巴尼亚”的口号。

但慷慨未换来珍惜。中国专家目睹精密设备被随意丢弃在露天,风吹雨淋成了废铁。

阿方还嫌中国机器“老旧”,逼中方用外汇买意大利设备,结果装不上又要求中国出钱维修。

时任驻阿大使耿飚向国内痛陈:“这种浪费触目惊心!”。

裂痕在1971年中美接触后扩大。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大骂中国“背叛革命”,甚至焚烧中国援助物资。1974年,阿方再索要50亿援助,中国咬牙挤出10亿并劝其“自力更生”。

谢胡竟公开指责中国“不讲义气”,彻底寒了中方的心。

1978年,中国果断终止援助。霍查立刻翻脸,污蔑中国是“修正主义”,焚毁所有合作文件。

曾经“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一夜崩塌。失去外援的阿尔巴尼亚经济迅速崩溃,工业体系瘫痪,最终在1991年政权垮台。

这场教训让中国外交回归理性。邓小平后来总结:“断!撤!停!不能当冤大头!”此后中国转向“平等互利”合作模式,援外项目强调“造血”而非“输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中,中阿重启基建合作,但这次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2023年1月,中阿签署签证互免协议,两国公民可自由往来三个月。

同年,中国跃居阿尔巴尼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较2005年增长15倍。曾被焚毁的援助基地旧址,如今立起中企承建的发电厂,为当地创造300个岗位。

当年亲历援阿的老工程师王援朝(化名),2024年以游客身份重访地拉那。

他在新电厂前驻足良久:“过去我们白送,他们糟蹋。现在共同投资,反倒双赢。”

而阿尔巴尼亚学者索科利在《中国日报》撰文反思:“单向援助不可持续,平等合作才能长久。”。

历史总爱开玩笑。当年谢胡索要的“钢铁长城”,终因依赖外援成了一推就倒的沙塔;而中国“勒紧裤腰带”的教训,却铸就了今日外交的定海神针。

升米恩斗米仇的老话,放在国际关系里一样准得很。

信息来源 1. 光明网《我国与阿尔巴尼亚关系转冷内幕》 2. 央视国际《明灯熄灭:70年代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关系破裂始末》 3. 国际在线《美方为何跑到阿根廷炒作所谓中美“太空竞赛”?》 4. 人民网《阿根廷新政府改革措施及對中阿關系的影響》 5. 中工网《厘清误会、释放善意,中阿关系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0 阅读:73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