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郝梦龄将军赶到南怀化高地时,士兵们正用刺刀、枪托、拳头和日军肉搏战。他端起刺刀,就冲了过去:“弟兄们,咱们是中国军人,宁死也不能后退!” 南怀化高地已成生死战场。板垣征四郎率领的日军第五师团疯狂进攻,飞机轰炸、重炮轰击,整个山头几乎被夷为平地。 郝梦龄率领的第九军第54师伤亡惨重,战士们浑身是血,却无一人后退,他们的军长正与他们并肩作战。 鲜为人知的是,郝梦龄本可避开前线。战事爆发前,他已获准前往四川陆大进修,但卢沟桥事变后,他毅然返回部队。 在忻口会战中,他担任中央兵团总指挥,统领四个军的兵力,却坚持将指挥部设在前线。卫士多次劝他注意安全,他却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南怀化高地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若从此处被突破,日军便可长驱直入,忻口防线将面临崩溃。郝梦龄深知这一点,亲自组织反攻。 10月15日夜,中国军队发起大规模反击,五个旅从三面夹击南怀化。但由于日军火力过猛,加上各部协同不足,部队在狭窄地域内陷入苦战,甚至出现误伤情况。 16日凌晨,郝梦龄执意前往独5旅阵地督战。部下提醒有一段小路已被日军四挺机枪封锁,此前已有二十多名官兵在此牺牲。军长却坚定地说:“时间紧迫,绕路要等到什么时候?”他毅然前行,54师师长刘家麒紧随其后。 就在通过那段危险小路时,日军机枪突然开火。郝梦龄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刘家麒师长上前救援,也不幸中弹牺牲。 短短数小时内,南怀化战场接连损失四位高级将领,郝梦龄军长、刘家麒师长,以及几小时前牺牲的郑廷珍旅长和李继程代旅长。 消息传来,举国震动。郝梦龄成为抗战初期牺牲在战场上的第一位军长。他的灵柩运抵武汉时,数千市民自发迎灵;追悼会上,蒋介石亲自主祭。 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上将,延安方面也高度赞扬其英勇事迹,称郝梦龄等人“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典范”。 在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了他战前写给友人的信:“此次北上抗日,已抱定牺牲决心。国家既赋予重任,我决不吝惜一死,以求民族之生存。”他也留给家人这样的话语:“为国家民族战死沙场,死得其所。” 为了纪念这位抗日英雄,武汉将租界内的一条道路命名为“郝梦龄路”。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郝梦龄为革命烈士。他和无数烈士用鲜血证明:中华民族永远不会被征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37年,郝梦龄将军赶到南怀化高地时,士兵们正用刺刀、枪托、拳头和日军肉搏战。
帝王心术
2025-08-23 04:38:59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