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夏,杭州一间寂静的病房里,一位消瘦的老人用颤抖的手握紧钢笔,在信纸上艰难地书写。他就是时年68岁的浙江省副省长冯白驹,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琼崖纵队领导人,此刻正被晚期前列腺癌折磨得痛苦不堪。 这封求救信被送往北京后,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毛主席当即召见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详细询问冯白驹的情况。 得知这位功勋卓著的老革命正身处困境,毛主席立即指示:“派专机接他,去你们广州军区好不好?” 一架军用专机很快降落在杭州笕桥机场。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冯白驹抬上飞机,他的妻子曾惠予陪同在侧。 飞机抵达北京后,冯白驹被立即送往日坛医院,这里是当时国内治疗肿瘤最权威的医院,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了最好的医疗团队。 很多人不知道,冯白驹与中国领导人有着深厚渊源。1930年,27岁的冯白驹秘密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周恩来听后称赞他“抓住红军,抓住农村革命根据地,抓住苏维埃政权,这三件事很好”。这份赏识延续了四十多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未曾改变。 在琼崖革命斗争中,冯白驹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最艰难时期,他带领队伍在母瑞山区坚持斗争8个多月,靠野果野菜充饥,用芭蕉叶当被盖,最终仅剩25人成功突围。当地百姓为了保护他,甚至有人挺身而出对敌人大喊:“我就是冯白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革命家,却在1957年后遭遇不公正待遇。他被扣上“地方主义”的帽子,被撤销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职务,下放到三水县劳动。1963年调任浙江副省长,实际上已是半赋闲状态。 在北京治疗期间,尽管专家们全力救治,但多年的身心摧残已经耗尽了冯白驹的生命力。1973年7月19日,这位琼崖革命领导人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追悼会上,周恩来总理送来花圈,许多琼崖老兵痛哭失声。 直到1983年,中共中央才为冯白驹平反昭雪,彻底恢复名誉。遗憾的是,这位琼崖英雄已经无法看到这一天了。 回望这段历史,令人不禁深思:那些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革命者,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遭受了不应有的磨难。冯白驹的最后岁月,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令人痛心的片段,也是值得永远铭记的历史教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国内权威媒体报道信源:琼崖史志微信公众号《海南党史百名人物|冯白驹》
“这老板有格局!”近日,浙江杭州,一女子为了庆祝钓场开业,专门拉来一条金色的鲢鳙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