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卡脖子,中使馆迁址被拖五年,轮到英重建驻华使馆,北京拒批。 说起来,这事得从五年前中国驻英使馆的迁址计划说起。2018年,咱们看中了伦敦塔附近的一块地,那可是英国皇家造币厂的旧址,花了2.55亿英镑买下来,本想着把分散的签证处、教育处都集中起来,建个现代化的一站式使馆。 原址波特兰大街49号的房子早就老旧不堪,办公效率跟不上,换地方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谁能想到,这一换就换了五年,愣是没个准信。 英国那边一开始倒是挺积极,毕竟咱们真金白银投进去了。可等咱们把钱付了、方案提了,英国政府突然就以“安全风险”为由把这事给卡住了。最绝的是,他们还逼着咱们稀释股权,让本地资本掺进来,不然就各种挑刺,今天说环保不达标,明天查税务有问题。这套路,跟当年对待华为如出一辙——先把你引进来,等你投入够深了,再一点点啃你的肉。 更让人窝火的是,英国一边卡着咱们使馆迁址,一边自己又琢磨着重建驻华使馆。最近他们递交了申请,想着在北京建个新馆。可这回轮到咱们说“不”了。北京直接一句“未予批准”,让英国碰了一鼻子灰。这可不是咱们小心眼,实在是英国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太让人寒心了。 往深了想,英国为啥这么执着于卡脖子?他们眼红咱们的发展,却又没耐心搞自己的建设,就想着抄近道。从当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英国骨子里那套殖民主义思维就没变过。他们总觉得自己还能像以前那样,对咱们指手画脚。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清朝了。 对咱们来说,跟英国合作不是不行,但得讲规矩。当年咱们高铁技术引进时,德国人严防死守专利,就是怕被逆向工程。现在轮到咱们当老师了,可不能犯同样的错。技术转让可以谈,但知识产权得卡死,合作背景得摸清楚,别被那些皮包公司忽悠了。更重要的是,得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印度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咱们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再说,英国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脱欧后经济一直低迷,高通胀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他们急需跟咱们合作来提振经济,可又放不下身段。一边想从咱们这儿捞好处,一边又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指手画脚。这种“又当又立”的做法,咱们可不买账。 这次北京拒批英国重建使馆,说白了就是个信号:咱们不吃那套卡脖子的把戏了。你要是真心合作,就得拿出诚意来,别想着一边占着便宜,一边还踩着咱们的底线。咱们坚持的是对等原则,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你卡我使馆迁址五年,我拒你重建申请,这叫礼尚往来。 有人可能会说,这会不会影响中英关系?其实,真正的合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这些年咱们跟英国打交道,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华为事件、香港问题,哪一回不是咱们据理力争?咱们不是不想合作,只是不想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合作。 现在英国新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开始主动示好,比如重启战略对话、派财政大臣访华。可嘴上说得再好听,也得看实际行动。要是他们真有诚意,就该把卡着咱们使馆迁址的手松开,切实履行东道国的义务。不然,光靠几句好话,是打动不了咱们的。 这次拒批只是个开始,要是他们还不收手,后面的苦头有得吃。咱们向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一点,从过去到现在,从来没变过。
英国卡脖子,中使馆迁址被拖五年,轮到英重建驻华使馆,北京拒批。 说起来,这事
阿智通鉴
2025-08-22 11:23:53
0
阅读:704
郑锅锅
影响中英关系有个屁关系?英国人怎么不关心中英关系?这个老殖民流氓国家屡屡挑衅中国,我们何必在乎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