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一架,500枚导弹一起打包!”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在伊斯兰堡防务展上,点名要歼-35甚至歼-20。 参考资料:凤凰网 巴铁豪赌中国歼-35,对抗印度五代机威慑 南亚上空的军事较量正急剧升温,巴基斯坦空军的一则表态,这场军备博弈的新焦点已然浮现 —— 伊斯兰堡防务展上,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公开释放强烈态度,表明有采购中国歼 - 35,甚至歼 - 20 隐身战机的想法。 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巴方在区域军事平衡被打破后,为实现空防现代化作出的紧迫抉择。 一切的压力源头,都指向印度近年来在空军领域的“砸钱式”升级。 为争夺区域空中优势,印度在空军现代化上毫不吝啬:2020年斥资88亿欧元从法国购入36架“阵风”战机,单机价格近2.5亿欧元,远超国际市场平均水平,且将大部分战机部署在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安巴拉、哈希马拉空军基地,威慑意图直白。 更让巴方警惕的是印度在五代机领域的动作:不仅与俄罗斯签署苏-57E采购备忘录,计划首批引进12架、后续或追加至48架,还将国产五代机AMCA的研发进度提前两年。 作为公认的正规五代机,苏-57E性能亮眼——机身涂覆吸波涂层,雷达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堪比一只麻雀,隐身能力极强; 反观巴基斯坦,目前最先进的战机是歼-10CE,虽属三代半机型,但雷达反射面积约1平方米,与苏-57E存在代际级的隐身差距。 巴空军内部评估显示,若印度列装苏-57E,巴方现有战机编队需增加至少30%架次,才能勉强应对威胁。在这样的差距下,巴基斯坦将希望牢牢锁定在中国歼-35隐身战机上。 作为中国第二款五代机,歼-35的性能足以支撑巴方的防御需求:雷达反射面积同样低至0.01平方米,能在200公里外率先发现雷达反射面积0.5平方米的“阵风”或0.4平方米的苏-57,而“阵风”与苏-57需逼近至50公里内才能察觉歼-35踪迹。 事实上,巴基斯坦对歼-35的兴趣早有实质进展——2022年便与中国达成采购意向,计划订购40架,且合同明确要求配套采购PL-15E中远程空空导弹、PL-10E近距格斗导弹和KD-88H空地导弹,后续提出的“500枚导弹”需求,正是这一配套计划的延伸,平均每架歼-35将配备12枚导弹,巴方“买过去就能用”的迫切,尽显对即时作战能力的渴求。 但这场采购背后,是巴方面临的巨大财政压力。单架歼-35估价6亿美元,40架总价约240亿美元;500枚配套导弹估价120亿美元(其中PL-15E约300万美元/枚、PL-10E约150万美元/枚),总采购费用高达360亿美元。 而巴基斯坦全年军费预算仅110多亿美元,即便分10年支付,每年也需拿出36亿美元,对其财政堪称严峻考验。不过,中巴过往的合作模式为巴方提供了缓冲——双方曾通过“优惠贷款”推进枭龙、歼-10CE采购,此次巴方或继续寻求该机制,甚至探索“合作生产”以缓解资金压力。 交付时间则是另一重挑战。目前中国自用版歼-35舰载型正随福建舰测试,需待国内产能稳定后才能铺开出口线,首批交付巴基斯坦最早可能在2027年。 可印度的苏-57E改进型已启动试飞,最快2026年就能交货,这意味着2026-2027年将出现一年“空窗期”,巴方面临的空中威胁风险陡增——这也正是巴方不仅瞄准歼-35,还大胆提出歼-20需求的核心原因。 只是,歼-20的出口难度远超歼-35。 作为中国空军现役最先进装备,歼-20目前无任何官方出口消息,且中国对外军售向来遵循“不出口最先进现役装备”原则,即便未来出口,大概率也需推出“定制版”,调整雷达功率、简化隐身技术,这需要额外时间;不过,巴方的诉求并非“无的放矢”,长期以来中巴战略互信深厚,中国对巴方的军事支持向来务实,这份信任正是巴方敢于提出需求的底气。 从战略布局看,此次采购对巴基斯坦意义深远。 中国在瓜达尔港建设的基地,距印度安达曼群岛军事基地约700公里,若巴方将歼-35部署于此,配合已采购的054A/P护卫舰,可在印度洋构建一道战略屏障。美国五角大楼曾直言,歼-35进入巴基斯坦,相当于在印度“后院”钉下一颗“隐身钉子”。 面对巴方的动作,印度也在加紧反制:与俄罗斯商谈苏-57技术共享以升级雷达,联合以色列计划在克什米尔部署反导系统,试图抵消巴方的导弹优势。 而巴基斯坦的规划不止于有人战机,还在与中国洽谈“云影”无人机生产线——这款无人机可挂载炸弹、续航超20小时,未来若与歼-35协同作战,甚至能在印度“阵风”起飞前形成威慑。 归根结底,巴基斯坦此次大额军购,是区域安全压力下的“自保”之举,而非“任性”决策。它是在“赌未来”:赌歼-35能成为扭转空中态势的关键,赌中国军工能持续提供支持。
印媒:中国海军正在建造“最大的”航空母舰 一艘排水量超11万吨的巨型航母悄然
【10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