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这次逮到大鱼了,俄罗斯北方集团军群副司令阿巴切夫中将,确认身负重伤!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行政长官谢尔盖·梅利科夫已经确认了这个消息,现在,阿巴切夫中将正在莫斯科军事临床医院治疗,一只胳膊可能要截肢。 信息来源:环球网--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领导人称俄北方集团军副司令在俄乌冲突前线受重伤 俄罗斯北方集团军副司令叶谢杜拉·阿巴切夫中将遭遇变故。 到了 18 日,该消息得到了亲自确认 —— 确认者正是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行政长官谢尔盖・梅利科夫。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通告,称阿巴切夫身负重伤,伤势严重但稳定,正在莫斯科最好的军事医院接受治疗。 但实际上,乌克兰军方的情报部门在 17 日当天就已经对外宣称,他们成功对阿巴切夫实施了袭击行动。他们给出的细节更具体,声称这位中将可能需要截肢,甚至说他的一条手臂和一条腿已经被截掉。此事已由路透社报道,但乌克兰方面关于截肢的表述,路透社没能独立完成真实性的核查工作。 这次袭击本身就极不寻常。它并非发生在炮火连天的前线,而是深入俄罗斯本土的库尔斯克州,在一条高速公路上。乌克兰的FPV无人机在夜色的掩护下,精准伏击了阿巴切夫乘坐的车辆,完成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这种行动绝非偶然。在高速公路上精准锁定一个移动目标,而且是集团军副司令的座车,背后必然是严密的情报支撑。乌克兰方面必须提前掌握车队的完整路线、精确的时间表,甚至知道哪辆车里坐着他们的目标。 FPV无人机的滞空时间很有限,即使经过远程增强也飞不了太久。这意味着无人机操作员必须提前在伏击点附近待命。他们静静等待,直到目标进入攻击范围,然后才操控无人机发起致命一击。整个过程对情报、时机和操作的要求都极为苛刻。 此事完全不是意外的误击,相反,它是一次经过长期策划的 “猎杀” 行为。其目的毫不模糊,指向的正是构成俄军指挥链的核心关键人物。 阿巴切夫并非一个无足轻重的纸面将军。他出生于达吉斯坦,是俄军中层指挥系统里靠战功打出来的狠角色,从血与火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他曾荣获经克里姆林宫亲自批准的 “俄罗斯英雄金星” 勋章,这枚勋章不仅是他赫赫战功的证明,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政治荣誉。 他的受伤,对俄军来说远不止是损失一名高级军官。阿巴切夫负责的是库尔斯克方向的边境防线调度,这个区域是俄军在哈尔科夫战线失利后重点加固的侧翼,是后方补给和调度的关键节点。他一倒下,这个方向的指挥协调机制短期内必定陷入混乱。 乌克兰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用这种方式打击阿巴切夫,其意图也十分清晰。那次袭击结束后,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始终没有采取大规模地面进攻的行动,未出现相关动向。这说明,这次行动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配合地面部队取得战术突破,而是一场心理战。 它向所有俄军人员传递了一个冰冷的信息:即使在俄罗斯本土纵深,你们也并不安全。这种不安全感一旦在军队中蔓延,会直接侵蚀士兵的战斗意志,其破坏力远超一场局部战斗的失利。 这次袭击彻底打穿了俄军的心理防线。他们曾以为本土是绝对安全的后方,现在却发现乌克兰的无人机能追到高速公路上,精准打击一位集团军副司令。这记闷棍,结结实实地打在了俄军的后脑勺上。 俄军高层的反应也透露出一丝慌乱。梅利科夫在通报中,极力将阿巴切夫塑造成一个“总是尽力保护他的人员,有时甚至忽视自身安全”的英雄。这种急切的措辞,表面上是通报病情,实际上是在安抚内部情绪,告诉大家“别慌”。 但前线的士兵心里都清楚,再英勇的将军,躺在病床上也无法指挥战斗,稳不住防线。指挥官的倒下,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指挥真空。 更深层次看,这次事件揭示了现代战争模式的一种演变。乌克兰不再执着于用大规模兵力进行正面突破,而是转向了更精细、更致命的“体系瓦解”战。他们开始像拆解机器一样,逐个拆掉俄军指挥体系上的关键零件。 这种“链条式打击”的目标,就是切断指挥联络、打击中层骨干、扰乱后勤补给与作战计划。阿巴切夫只是这个打击链条上的一个目标,他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事件发生后,外界迅速出现传闻,称亚历山大・拉平作为北方集团军总指挥官可能已被替换,而接任这一职位的将是原西部军区参谋长尼基福罗夫。这种临阵换将的举动,不像常规轮岗,更像是高层在突发危机下的紧急“灭火”,是一种战术应急,而非深思熟虑的战略调整。 若俄军不能快速搭建起有效的后备指挥替代体系,未来在持续的精准打击下,整个集团军协同作战的能力必将遭受严重破坏。指挥层哪怕只是出现一丝微小变动,都有可能在前线上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如今,战争的模样已不再是以往的样子,正处于变化之中。轰轰烈烈的钢铁洪流固然可怕,但这种无声无息、直击要害的精准打击,或许才是未来战场上更令人胆寒的力量。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了8月21日凌晨俄罗斯大佬梅德韦杰夫撂下狠话,明确表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