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民党战犯黄维,被授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67岁的黄慧南(黄维女儿)代替父亲去领取奖章。 1937年淞沪会战的硝烟里,黄埔一期毕业的黄维接下了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的担子。 当时罗店战场被称作“血肉磨坊”,日军攻势猛得像潮水,他带着部队硬生生扛住了,这场仗也让他在抗日战场上打出了名气。 后来他升了第十八军军长,1938年夏天又领着部队打武汉会战,把兵力部署在九江到南昌的南浔路德安一带,在马回岭跟日军死磕,硬是没让敌人绕到德安去。 再往后他去了第五十四军当军长,从昆明赶到滇越边境,守着西南大门不让日军进来。 可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一打起来,他带着国民党第12兵团打仗,最后被解放军俘虏,成了战犯,这一关就是27年。 他的女儿黄慧南是1948年生的,打小就没见过爸爸,那时学校教的、外面说的,都让她觉得爸爸就是个打了败仗的国民党军官。 加上好多年没相处,心里几乎没什么当女儿对爸爸的亲近感。 一直到1975年,黄维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放出来,父女俩才算真正在一起生活,这时候黄慧南才慢慢发现,爸爸跟自己以前想的不一样。 黄维去世后,统战部写的他的生平里,提到了他打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黄慧南看着这些,突然想知道爸爸到底在抗战时做了些什么,就开始到处找资料。 也就是这时候,国家也慢慢开始承认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功劳了。 听到最高层说肯定正面战场的功劳,她跟周围的人一起使劲鼓掌,觉得这是头一回听到这么明确的说法。 到了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她又替爸爸领到了纪念章,刚开始她还不敢信,总觉得着爸爸当过战犯,怎么还能拿到国家发的纪念章。 直到真的拿到手,心里还觉得不真实。 抗日的时候,黄维是真敢打,罗店那场仗,他手下三个团长一个战死、两个重伤,师部里不打仗的人都拿起枪上了前线,最后部队整编,活着的人连一个团都凑不齐。 武汉会战的时候,他硬是拦住了想绕路的日军,为保卫武汉帮了大忙。 在滇越边境,他守着西南,没让日军从那边打进来,这些都是他实实在在为抗战做的事,是改不了的事实。 可到了解放战争,他站到了人民的对面,最后打了败仗成了战犯,这也是他这辈子绕不开的事。 还有在战犯管理所的时候,他一门心思研究永动机,狱方还帮过他,结果实验还是没成,连以前的老部下杨伯涛,到死都没忘记说“黄维是个外行”。 这些事也确实是他身上的一部分,不能假装没发生过,要是只盯着“战犯”或者“外行”这俩词看他,那就是把历史看得不完整。 只有既承认他抗战时的功劳,也不回避他后来的错处和那些固执的想法,才算真的了解他,这既是对他个人的尊重,也是对历史该有的态度。 黄慧南能替爸爸拿到那枚纪念章,其实是早晚的事,因为历史终究会回到事实上来。 黄维确实在抗战里出了力,当了师长、军长,带着部队打了好几个关键的大仗,符合国家认可的抗日将领的标准,他的功劳本来就该被记住。 这些年大家对历史的研究越来越深,也慢慢明白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里的作用。 抗日战争是整个民族的事,不是哪一个党派的事,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扛着,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打游击,两边配合着,才把日本人赶出去。 要是不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那抗战的历史就不完整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也说不透。 现在大家承认国民党的抗战功劳,是真的尊重事实,抗战那八年,国民党军队打了22次大的会战,一千多次重要战役,三万多次小战斗,光官兵就牺牲了三百多万。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武汉会战之后,抗战就进入了相持阶段,这些仗都为后面的胜利争取了时间,要是没有这些,抗战的路可能更难走。 黄维这一辈子的起起落落,还有黄慧南对爸爸从陌生到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咱们整个民族重新认识抗战历史的一个小缩影。 以前好多人都跟黄慧南一样,只知道国民党打了败仗,不知道他们在抗战里也出过力,可随着资料越来越多,国家越来越重视,这些被忽略的历史慢慢都被找回来了。 只有记住历史、正视历史,才不会再走以前的弯路,才能朝着好的方向走下去。 历史从不会辜负那些为民族拼过命的人,哪怕他们的人生有过偏差,属于他们的荣光终会穿过时光,落到该在的地方。
2015年,国民党战犯黄维,被授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67岁的黄慧南(黄
断代史鉴
2025-08-21 00:09:03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