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出租屋内去世,尸体一周后才被发现。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房间里充满了用过的卫生纸,她在遗嘱中却写明:“不允许任何人看遗体 张爱玲192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里,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官员,外曾祖父李鸿章更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可家族到她这代,已经没什么光彩了。父亲张志沂整天抽鸦片,母亲黄逸梵在她4岁时就出国留学,把她和弟弟扔在家里不管。父母后来离婚,继母孙用蕃对她姐弟俩冷冰冰的,父亲还动不动发脾气虐待她。这些经历让她从小就尝到人情薄凉的滋味,也让她后来写的东西总带着一股尖刻的现实感。张爱玲7岁就开始写小说,显示出早慧的一面。她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读书,1939年去香港大学学文学系,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她没毕业就回上海了。这段求学生涯让她接触到中西文化,但也让她看到战争的混乱。 张爱玲在1940年代的上海文坛一下子火了,她的小说《倾城之恋》和《金锁记》让大家眼前一亮。她的文字不爱煽情,也不讲大道理,就抓着日常生活里的琐碎和人心里的弯弯绕绕写,读完让人回味无穷。这些作品在当时卖得很好,后来还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很多外国人拿去研究。她这种风格独一无二,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张爱玲的成名让她在上海滩混得风生水起,但她本人低调,不爱出风头。她的散文也写得细腻,捕捉到市井生活的酸甜苦辣。那个年代上海是租界,文化圈子热闹,她的作品正好戳中了读者的心窝子。 1944年,张爱玲遇上胡兰成,两人很快就结婚了。胡兰成有才华,但也是个花心大萝卜,跟别的女人纠缠不清。张爱玲不是傻子,发现真相后就心灰意冷,写下“我只是萎谢了”这样的话。1947年他们分手,这段婚姻让她对爱情彻底失望。从那以后,她对感情的事变得疏远,宁愿一个人过日子。胡兰成后来因为政治原因逃亡,但张爱玲没再纠缠。她把这段经历化成文字,写得冷静又透彻。这次失败的婚姻让她更封闭自己,也影响了她后来的生活选择。 1952年,张爱玲因为国内形势动荡去了香港,在那里写剧本混日子。1955年她移民美国,1960年拿到美国身份,还嫁给德裔剧作家赖雅。赖雅身体不好,1967年去世后,张爱玲的生活越来越孤单。她开始不停搬家,把自己关在小世界里,专心写东西和搞翻译。张爱玲在美国的前几年辗转纽约、华盛顿等地,尝试写英文小说,但没太大反响。她还去过文艺营,遇到赖雅,两人闪婚。可赖雅中风多次,她得照顾他,日子过得挺累。赖雅走后,她更不愿见人,靠版税和翻译维持生计。 张爱玲晚年在美国日子过得简单到寒酸。她住洛杉矶西木区一间小公寓,里面就一张行军床和一张桌子,书报堆满地。她怕虫子怕得要死,总觉得蟑螂到处爬,一个月有时搬家两三次。头发剃光,穿破外套,几乎不出门。朋友说她老盯着灯泡看,嘀咕有虫子,还把电视声音开最大掩盖脑里的声音。1992年,有记者翻她垃圾写报道,她吓得连夜搬走,新家门口挂“谢绝拜访”的牌子。她经济其实不差,有版税收入,但选择这种漂泊方式。她感冒时用卫生纸擦鼻涕,扔得满屋子都是。空气里一股霉味,她却继续写稿。 1995年9月5日,张爱玲因心血管病在睡梦中去世。直到一周后,邻居闻到怪味报警,房东才发现她。她躺在行军床上,没穿衣服,垫着毛毯,瘦得只剩骨头,脸却平静。房间到处是用过的卫生纸,可能是感冒留下的。她遗嘱里写明不允许任何人看遗体,要立刻火化,骨灰撒到荒野。执行人按她说的办,把骨灰撒进太平洋。她这份决绝,源于从小被父亲关起来的阴影,不愿隐私被窥探。她死时身边没人,尸体腐烂才被发现,这让她的一生显得格外孤独。 张爱玲的遗产交给朋友宋淇夫妇打理,包括248万港元和手稿信件。他们保存得好,后来出版《小团圆》和《易经》,掀起热议。这些书透出她晚年的心境,读者议论纷纷。她的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李安的《色戒》火遍全球,让更多人知道她。她的影响力没减,2020年谷歌用她做头像纪念,香港大学办“百年张爱玲”展。她写的那些东西,至今还能戳中人心,厉害。张爱玲的文字像镜子,照出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琐碎。她留下的遗产不只是钱和书,更是那种对世界的冷眼旁观。
史上只有一个人因“戴绿帽”而名垂千古的,那就是王赓。蹊跷的是:王庚的女儿,是直到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