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一个深夜,35岁的季羡林正在给23岁的德国女友揉肩,突然说:“我要离

帝王心术 2025-08-20 12:15:21

1945年的一个深夜,35岁的季羡林正在给23岁的德国女友揉肩,突然说:“我要离开了,也许永远不再回来。”德国女友转身死死抱着他,哭着哀求:“留在这里好吗?我需要你!”35年后,季羡林再次敲开德国女友家的门。 伊姆加德肩膀剧烈地抖动着,这个一向坚强的女孩此刻泣不成声。她帮季羡林打完了数百万字的论文,两人足迹踏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却没想到等来这样的告别。季羡林仰起脸不让泪水滑落,声音哽咽却坚定:“这里只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回到祖国去”。 那个夜晚定格在1945年10月2日。论文稿的最后,伊姆加德打下一行字:“一路平安!但请不要忘记。” 四天后,季羡林离开哥廷根前往瑞士,之后给伊姆加德写了一封迟到的告别信,希望她找到一个合适的男子结婚,携手度过一生。 回到中国后,季羡林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不再给伊姆加德写信。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到哥廷根,无法许给她一辈子的承诺,长痛不如短断。 他把这段感情深埋心底,只有在午夜梦回或翻阅当年在德国的论文时,伊姆加德的身影才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1980年11月,季羡林率领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德国。35年过去了,哥廷根高高矗立的抱鹅女郎铜像下,白鸽依旧如昔日纷飞。 站在伊姆加德家门前,台阶两旁依然摆放着鲜艳的花朵,季羡林的心跳加速了。他想象着开门的是满头银发的伊姆加德,几十年沧桑变化,但他一定能认出她。 门开了,却是一位身材矮小健壮的中年妇女。对方客气地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伊姆加德这个人。” 这句话让季羡林热泪盈眶,在助手的搀扶下黯然离开。命运给他们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实际上伊姆加德就住在原来房间的楼上,新住户却不认识她。 直到2000年,香港一位女导演拍摄季羡林传记片时专程前往哥廷根,才终于找到了伊姆加德。开门的是位满头银发、穿着玫瑰红长裙的妇人,她笑脸盈盈地问:“你是从中国来的客人吗?” 当被问及是否还记得60多年前那个中国留学生时,伊姆加德眼泪潺潺而落:“是羡林·季吧?我们都这么叫他。我一直在等他的消息,他还好吗?” 得知季羡林已成为中国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她欣慰地笑了:“我知道的,他一直就这么优秀。” 房间里的一切都没有改变,洁白的桌布,银灰色的老式打字机,桌前并排放着的小方凳和深蓝色沙发椅。伊姆加德说:“瞧,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一直在等他回来。我的手指依然勤快灵活呢,我甚至还能打字!” 原来季羡林离开后,伊姆加德就一直等待着他。她多次想去中国寻找心上人,却遭到父母阻挠。父母去世后,她又担心季羡林在中国已经有了家室,贸然前往会打扰他的生活。 最终,这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选择了一个人孤独地守候,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 季羡林曾经感慨:“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 在90岁生日那天,他收到了伊姆加德从哥廷根寄来的照片,照片上满头银发的老人端庄恬静地微笑着,背后写着问候:“你好吗?”季羡林常常看着照片轻声回答:“我很好!” 这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成为了季羡林心中永远的遗憾。为了祖国,他放弃了爱情;为了承诺,她付出了终生。两个相爱的人,最终却被时代和命运捉弄,只能将对方深埋心底,在回忆中追寻那段逝去的时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季羡林# 国内权威媒体报道信源:新华网《德国举行季羡林散文集德文版发布会》

0 阅读:2
帝王心术

帝王心术

古代皇帝的权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