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日本道歉!因为我们伤亡的3500万同胞并没有给予我们原谅他们的权利和资格,他们和我们都非常清楚,无论他们道不道歉,我们都不会原谅他们! 前段时间,日本首相石破茂打破了延续三十年的政治传统,在战败纪念日不再发表任何反省历史的官方谈话。 这一刻意沉默,比任何否认言论都更具挑衅性,它向世界宣告:日本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了。 石破茂的决定背后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速,自民党内部分保守势力,早已将历史反省定性为“自虐史观”,他们公开宣称村山富市1995年的道歉是“讨好中国”的软弱外交。 耐人寻味的是,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与其经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中国重新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这种两面性还体现在石破茂一面取消反省谈话,一面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将防卫费提升至GDP的2%并解禁武器出口。 这种“能战才能和”的思维,与中国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背道而驰。 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之所以肆无忌惮,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因素,美国国务院对日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这种选择性记忆在国际上更为普遍,西方人们的焦点在广岛原子弹受害者,却对南京大屠杀的残忍视若无睹。 韩国发表声明,对日本政要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及参拜之举“深表失望和遗憾”,但这种外交辞令显然已无法遏制日本在历史修正主义道路上的狂奔。 值得关注的是,最强烈的反对声浪之一来自日本国内,其中不少是年轻人,但他们反对不是因为因为对历史的反省,而是担心突然取消这一传统会给外界造成默认历史的误解。 而中国对日本不再道歉的沉默表现出惊人的淡定,这反映了一种新的战略自信,中国等亚洲国家已超越对“日本道歉”的执念,转向以实力维护和平、以行动捍卫记忆的务实道路。 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国会内讲座中直言“真正爱护日本应该是勇于面对历史真相,承认错误”。 但中国回应这种挑战的方式不再是情绪化抗议,而是坚定的行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人次创历史新高;北京卢沟桥纪念馆宣布延长开放时间,这种沉稳坚定的反应,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自信。 石破茂的沉默无法抹去历史痕迹,真正的和解不是通过逃避实现,而是通过直面真相。 当中国的年轻人走进抗战纪念馆,当日本学者勇敢地揭开731部队档案,历史的审判已在人民心中完成,道歉的话语,早已不再是衡量历史正义的唯一尺度。
日本网民讽刺中国人称:以为《南京照相馆》上映,中国游客去日本会减少,结果没想到不
【227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