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突然喊话西方:同意给乌克兰安全保护,但必须同时给俄罗斯"更可靠"的保障,还点名要超过1990年北约的承诺水平。
1990年德国统一时,北约曾信誓旦旦承诺“绝不东扩一英寸”,结果转头就把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甚至乌克兰纳入势力范围。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操作,让俄罗斯对西方承诺的信任彻底破产。
现在俄方点名要“超过 1990 年水平”的保障,说白了就是要西方用法律条文把“不东扩”三个字焊死,最好连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都彻底封杀。这招看似离谱,实则是在戳西方的痛处,毕竟当年的口头承诺早就被撕成了碎片,现在拿什么让俄罗斯相信新的协议不会重蹈覆辙?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的安全诉求里藏着“连环套”。根据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乌克兰放弃核武器换取美俄英的安全保障,但2014 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这份协议被证明是张废纸。
现在俄罗斯旧事重提,表面上是给乌克兰递橄榄枝,实则是在质问西方,连白纸黑字的条约都能撕毁,拿什么保证新承诺的含金量?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打法,让美英等担保国瞬间陷入尴尬境地,毕竟当年他们自己都没守住承诺,现在有什么资格指责俄罗斯?
当前俄乌冲突陷入消耗战,西方虽然不断输血乌克兰,但7月以来美国已分三次提供总计超过7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爱国者”导弹和M777榴弹炮,这让莫斯科感受到压力。但俄方显然不想被动接招,转而用安全谈判做杠杆。最近特朗普与普京会晤时透露,美俄正讨论以领土交换和安全保障结束冲突,而俄罗斯此时提出高门槛条件,既是对西方诚意的试探,也是在为后续谈判争取更大筹码。
不过西方要接下这招可不容易,欧盟刚在7月通过第18轮对俄制裁,重点打击能源和军工产业,短期内很难软化立场。更麻烦的是,匈牙利等国对制裁的分歧日益明显,3月延长制裁时甚至有四人被从名单中移除,这种内部分裂让西方很难形成统一回应。
而美国虽然嘴上强硬,但实际行动却暴露矛盾, 一方面给乌克兰送武器,另一方面又悄悄与俄罗斯讨论停火方案,这种“既要当裁判又要下场踢球”的操作,让俄罗斯更有理由怀疑西方的谈判诚意。
俄罗斯的这步棋,本质上是在重塑欧洲安全秩序的话语权。当年北约东扩时,俄罗斯被排除在决策圈外,现在他们要求把安全议题重新拉回谈判桌,甚至可能提出类似1986年戈尔巴乔夫主张的全欧常规裁军方案。
这种“以攻为守”的策略,既回应了国内对安全的担忧,又把皮球踢回给西方,接受条件意味着承认北约东扩错误,拒绝则可能被贴上“破坏和平”的标签。无论西方怎么选,俄罗斯都已占据道义制高点。
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要取决于西方愿不愿意为历史错误买单。1990年的承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冷战后国际秩序的脆弱性。如果西方继续用“双重标准”对待安全议题,那么俄罗斯的条件只会越来越苛刻;反之,若能坐下来重新构建包容性的安全框架,或许能为欧洲带来真正的长治久安。但在当前的地缘政治棋盘上,各方显然都还没准备好放下手中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