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灭亡前昔,最大的痛不是兵少将寡,而是精气神散了。 当年的老太平军看见绿营兵,骂声“软脚虾”就敢抡刀砍。现在忠王府卫兵见着湘军探马,腿肚子先转了筋。 曾国藩写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里透着得意:“贼观吾旗即遁,不复当年悍勇。” 太平天国失败前夕,其精神凝聚力和战斗意志已彻底瓦解,这种“精气神散了”的状态,通过以下几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事件可见一斑: 1863年苏州被围时,守将慕王谭绍光决心死战,但纳王郜永宽等八名将领为换取清廷官职,在宴席上刺杀谭绍光,献其首级及城池投降李鸿章。讽刺的是,李鸿章背弃承诺,将四万降兵全部屠杀(“苏州杀降”)。此举不仅摧毁了苏州防线,更让底层士兵意识到:高层为私利可随时背叛信仰,所谓“同生共死”的誓言沦为骗局。 1863–1864年:李秀成三次向常州护王陈坤书、无锡潮王黄子隆求援,二人以“自守辖地”为由拒不发兵; 常州陷落:次年常州被围时,周边太平军同样冷眼旁观,陈坤书孤军巷战至死,遭凌迟处死。 洪秀全推行的“封地制”使诸王拥兵割据,军队沦为私产,“天国一体”的理想彻底让位于军阀逻辑。 1864年天京自毁:城破时,曾以“姊妹同心”死战闻名的十万女兵,或战死街头,或为免遭清军凌辱集体自焚,洪秀全宫中三千女官亦自焚殉主; 流亡溃灭:幼天王洪天贵福逃亡江西时,随行十余万军民疲惫如惊弓之鸟。在石城杨家牌休整时,因疏于警戒遭清军夜袭,全军覆没。 从早期宗教狂热到末路自毁,折射出精神支柱的彻底倒塌。 当“天国”失去精神引力,余下的便只有丛林法则的残杀与溃散。
太平天国最不得人心的地方,我算了算,主要是5个,最终玩死了自己。第一个,
【243评论】【219点赞】
江渐月
太平天国运动本质上是农民起义,是不会成功的。但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大意义是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加速中国走向近现代化。
以后再说 回复 08-19 22:49
洪秀全是农民?杨秀清是农民?建国五王都不是农民
光刻机研究中心
满清伪朝不代表中国,孙中山直言太平天国是“民族革命的代表”,尽管他批判其未能摆脱专制,但这场运动确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民气与实践参照。
jhhxd
鞑子卖国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