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伏兵神头岭,日军到路口忽然停下,派出骑兵搜索。周希汉一看,暗叫不好:“骑兵快踩到路边隐蔽的战士了!”位置眼看就要暴露,周希汉的心一下子被提了上去! 1938年3月16日的太行山神头岭,一场关乎生死的伏击战正在悄然上演。当日军骑兵搜索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距离隐蔽的八路军战士只有几米远时,386旅参谋长周希汉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这个千钧一发的瞬间,决定着整场战斗的成败。 周希汉这个人挺有意思,1913年8月27日出生在湖北麻城的农家,父亲周祁耀40岁才得了这个儿子,宝贝得不行。算命先生看了相,说这孩子”有王侯之相,傲物之行,奔忙之命”,还真被说中了。14岁那年,周希汉铁了心要参加红军,父亲急得没办法,赶紧给他找了个媳妇,想用婚姻拴住他。结果这小子在新婚当夜,借着送客的名义溜了,新娘子独守空房一整夜,从此再也没回过家。 1928年参加红军后,周希汉因为作战勇敢,当年秋天就入了党。职务也是连着升,从通讯员升到班长,再到科长。不过这人有个毛病,就是有点恃才傲物。有一次见到徐向前,人家说他”就是单薄了点”,周希汉当场就顶了一句:“关云长也打败仗,庞士元也打胜仗。”这话让徐向前刮目相看,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友谊。 1938年3月,八路军129师接到任务,要在黎城、潞城之间搞点事情,切断日军的补给线。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治委员决心利用这一有利地形,袭击黎城,调动潞城日军出援而于途中伏击歼灭之。刘伯承将其称之为”吸打敌援”的战术:袭击是手段,伏击才是目的。 陈赓带着386旅的干部们先到地图上看,神头岭确实是个伏击的好地方。但实地一看,傻眼了。公路不在谷底,而是在神头村东侧的山岭上,山梁宽只有一二百米,公路两边地势只比公路略高,除路边有一些国民党军之前修筑的旧工事,再无任何隐蔽物。这地形哪里像能打伏击的样子? 但陈赓是老江湖了,琢磨了一下说:就是因为不像,敌人才想不到。于是决定利用那些废弃工事隐蔽部队。3月15日傍晚,部队进入伏击地区,于3月16日拂晓前进入设伏地区,并明确规定:不随便动工事上的旧土;踩倒了草,要顺着风向扶起来;每个团、营只许留1名干部在外面观察,其他人都不许露面。 3月16日上午9点,日军来了。潞城的日本守军得到消息,马上派出近1500人的部队向黎城进发。这支队伍属于第16师团,在山西还没吃过亏,走得挺松散。周希汉作为386旅参谋长,这时候正拿着望远镜在前沿观察。 队伍快到神头村的时候,突然停了。周希汉一看,不好,日军派出了骑兵搜索队!潞城出援的日军进到神头村附近时就停止前进,先派担负侦察警戒的骑兵分队进行侦察搜索,待侦察警戒分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并通过神头岭后,主力部队才前进。 骑兵搜索队直奔772团的阵地方向而来。周希汉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手心都出汗了。眼看着骑兵越来越近,隐蔽在工事里的战士们一动不动,就像石头一样。 更要命的是,有一匹马突然偏离了路线,直接朝路边的工事走过去。那里正趴着一个年轻的八路军战士!马蹄声越来越近,周希汉暗叫不好:“骑兵快踩到路边隐蔽的战士了!”位置眼看就要暴露,周希汉的心一下子被提了上去! 关键时刻,那匹马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调转了方向。骑兵继续搜索,居然什么都没发现。正是由于设伏部队隐蔽措施得力,使得日军的先头侦察警戒分队在距伏击部队仅10余米的情况下,都丝毫未能发觉。 搜索队回去报告没有异常,日军主力继续前进。当全部进入伏击圈后,772团率先开火。距离部队二三十米远的地方,草丛中的”蝼蛄”没有征兆地动起来。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一双双人眼,原来那里埋伏着中国的军队。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我们被三面包围。这是日军随军记者本多德治后来在《脱险记》中的回忆。 战斗打了2小时就结束了,共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骡马60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日军损失惨重,连指挥官笹尾少佐都被当场炸死。 这一仗让周希汉名声大振。后来解放战争中,他指挥部队生擒了61个国民党将军,包括号称”天下第一旅”的旅长黄正诚。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转到海军工作,参与了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的建造工作。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因骨折住进医院。谁都没有想到,深夜2时许,周希汉却突然去世,享年75岁。 神头岭上那惊心动魄的瞬间,见证了一代名将的成长足迹。从陆地猛虎到海军建设者,周希汉的传奇人生值得我们铭记。大家觉得像周希汉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
抗战中,八路军伏兵神头岭,日军到路口忽然停下,派出骑兵搜索。周希汉一看,暗叫不好
熹然说历史
2025-08-19 00:31:28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