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姑姑把自己的房子出租,在小王的家中一呆就是十年,还将自己的女儿、女婿、孙子都带到了小王的家中,想一直安营扎寨。小王经过两次起诉,都没有拿回自己的房子。而亲朋好友都知道这套房子就是小王的,姑姑把小王的好处都占完了,还要占着人家的房子不离开。最后小王也不再顾及亲情,将会再次起诉,拿回属于自己的房子。 2025年,怀孕五个月的小王,站在一扇既熟悉又陌生的门前。她不是来串门的,而是来“收房”的,身边是她请来的调解员和几位亲戚,算是在给自己壮胆。 门“吱呀”一声开了,姑姑那张冰冷而不耐烦的脸,她扫了一眼门外的人,脸上没有半分意外,显然是早有准备。不等众人开口,门“砰”地一声又被甩上,只从门缝里挤出一句淬了冰的话:“你怎么还不滚?” 这扇紧闭的门背后,锁住的不仅是小王的家,更是一段早就变了味的亲情。而一份白纸黑字的房产协议,竟也撬不开这把叫“亲情”的锁。 故事得从小王坎坷的童年说起。她的人生开局实在算不上好,父亲在她未满月时离世,母亲则在她一岁多时改嫁,把这个嗷嗷待哺的奶娃娃丢给了爷爷奶奶和叔叔。好在亲人们给了她一个安稳的童年。后来村里统一分房,按人头算,爷爷奶奶名下分到了两套安置房。 爷爷是个明白人,深知小王无依无靠,于是在离世前,当着众多亲友的面立下协议:一套150平的大房子给孙子,另一套则明确赠予从小身世可怜的孙女小王,希望这套房子能成为她未来生活的底气。这份协议,本该是小王最坚实的保障。 然而,随着爷爷的去世,一切都开始走样。奶奶年事已高,身体也越来越差,需要人时刻在身边照顾。身为女儿的姑姑,便顺理成章地搬进了爷爷留给小王的这套房子,名义是方便照顾老人。 这个安排在当时看起来合情合理,毕竟姑姑家也正值拆迁,需要一个临时住处。双方说得好好的:等姑姑家分到新房,就立刻搬走。 2019年,姑姑家顺利分到了拆迁安置房,可他们丝毫没有要搬走的意思。理由也很“充分”:奶奶病情加重,离不开人。当时小王还在外地,念及奶奶确实需要照顾,便没有深究。 可到了2020年,奶奶不幸去世,那个用来“借住”的最后一道挡箭牌也彻底没了。此时,姑姑一家,连同她的两个女儿、女婿,甚至孙子,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当小王结婚怀孕,急需用房,回来收房时,姑姑彻底撕下了伪装,理直气壮地宣称:“这是我父母的房子,凭什么给你?当然应该我来继承!”至于爷爷当年那份有众人作证的协议,她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亲戚们也看不下去,纷纷证实,姑姑一家不仅霸占房子,过去还曾私自冒领奶奶的养老金和小王的独生子女费。 面对油盐不进的姑姑,小王两次将她告上法庭。法官查明事实后,并未直接下判决,而是考虑到小王的长辈中只剩下姑姑这一个直系亲人,希望她们能庭下和解,不要“把最后的亲情都弄丢了”。 法官的一番苦心,本意是想维系亲情,却不成想,反倒成了姑姑一家手里最好用的武器。姑姑的女儿拿着这点大做文章,反而更加嚣张:“这房子要真是小王的,法院怎么不判给她?” 在法律的柔性处理和亲情的道德绑架下,小王再一次妥协了。2023年,在村委会的调解下,双方又签了一份新协议。协议写明,小王和堂弟各出一万元给姑姑,算作她照顾奶奶的辛苦费,姑姑则必须在一个月内搬离。 姑姑当天就收下了钱。可如今两年过去,姑姑一家还没有搬走,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当调解员隔着门喊话,姑姑在里面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小王心中最后一丝幻想:“那不是我侄女,我不和她亲!哪有亲侄女这样逼姑姑的?” 这一刻,小王终于彻底醒悟。自己小心翼翼想要维系的亲情,在对方眼里,不过是可以反复利用、不断勒索的工具。她摸了摸自己一天天隆起的肚子,这一次,她决定不再退让。她要重新收集所有证据,坚定地走完法律程序。 很多知情者,都说到时候会帮她作证,肯定能够将房子要回来的,更何况还有协议,当时小王的爷爷奶奶亲自留下的,小王没有别的亲人了,现在竟然摊上这样的一个姑姑,希望小王能够早点要回自己的房子,别让这种恶亲戚欺负。 对此,你怎么看?
郑州,姑姑把自己的房子出租,在小王的家中一呆就是十年,还将自己的女儿、女婿、孙子
夜色温柔的相伴
2025-08-18 12:32:16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