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老山前线一位被誉为"大胡子班长"的战斗英雄,在枪林弹雨中连续奋战五天五夜。他身负33处创伤,胃部被子弹击穿,14块弹片撕裂肠腹,更有4枚弹片深深嵌入肺腑。即便如此,这位铁血战士依然寸步不退,誓死捍卫阵地! 【消息源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老山作战实录》1987年卷;《南疆作战口述史》国防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张茂忠用满是老茧的手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这撮胡子是他当兵三年最大的"战利品"。战壕里闷热的空气裹着硝烟味,21岁的班长蹲在猫耳洞口,盯着手里半块压缩饼干发愣。远处传来零星的枪声,但比起三天前越军那波进攻,现在简直像在放鞭炮。 "班长,再不吃就真成石头了。"副班长黄子国把水壶递过来,壶身上还留着弹片刮出的凹痕。这个本该退伍回家的老兵,上个月硬是把车票撕了跑回前线。张茂忠掰开饼干,碎渣掉在迷彩服前襟上——那里还沾着昨天抢救伤员留下的血迹。 猫耳洞突然剧烈震动,碎石簌簌往下掉。张茂忠抄起冲锋枪的瞬间,通讯兵小刘滚进洞里,钢盔都歪了半边:"越鬼子摸上来了!东面哨位已经..."话没说完就被爆炸声吞没。张茂忠踹开弹药箱,抓起两枚手雷往腰带里一别,这个动作他闭着眼都能完成——毕竟在煤矿下井时,往腰带上挂矿灯也是这个架势。 17岁的新兵王爱军正在往弹匣里压子弹,手指抖得像个筛子。张茂忠走过去照他钢盔上拍了一巴掌:"抖啥?你当这是过年放窜天猴呢?"说着把自己那半块饼干塞进小王兜里。这孩子比自家弟弟还小两岁,参军时在武装部死活不肯承认自己未成年。 凌晨两点,越军的照明弹把阵地照得跟白天似的。张茂忠趴在战壕边缘,能清楚看见三十米外晃动的越军钢盔。子弹擦着他耳朵飞过去,烫得耳垂火辣辣的。突然有个黑乎乎的东西飞过来,他下意识要扑倒,却发现是捆在一起的五颗手榴弹,引线正嗤嗤冒着白烟。 "卧倒!"黄子国的吼声和爆炸几乎同时响起。张茂忠感觉有人从侧面撞过来,是王爱军那小子。两人叠罗汉似的压在那捆手榴弹上,气浪把他俩掀翻时,张茂忠恍惚看见小王的白牙——新兵居然在笑,嘴角还沾着压缩饼干渣。 等耳鸣稍微减轻,张茂忠发现自己的迷彩服湿透了。他以为是雨水,伸手一摸满掌猩红,肠子从军装破口处滑出来一截。黄子国拖着伤腿爬过来,边撕急救包边骂:"你要当许世友啊?"张茂忠想笑,结果呛出口血沫子——许世友将军肚子上可没这玩意儿。 卫生员赶到时,张茂忠正用皮带勒住肚子指挥转移伤员。谁也不知道这个肠子外露的班长哪来的力气,直到战后军医从他心脏旁边取出三块弹片,才明白当时完全是靠意志力撑着。手术台上,主刀医生发现他右肩还有处旧伤,那是新兵连时为了练据枪,硬是在单杠上吊出来的撕裂伤。 三个月后,张茂忠在病床上收到家里来信。父亲的字歪歪扭扭,说政府给装了假肢,弟弟考上了县里高中。他把信纸按在胸口,正好压住那道蜈蚣似的伤疤。护士进来换药时,看见这个被战友们叫做"铁人"的班长,正盯着天花板无声地流泪——那里有块弹片距离心脏只有两厘米,医生说能活下来简直是奇迹。 2005年春天,已经成为人防办副主任的张茂忠,带着儿子参观军事博物馆。在老山战役展区前,四十岁的中年人突然蹲下,手指颤抖着抚过玻璃柜里那顶布满弹孔的钢盔。儿子听见父亲轻声说了句:"小王啊,现在超市里饼干管够..."话没说完就哽住了。夕阳透过窗户照进展厅,把钢盔上的编号映得发亮——那正是当年塞给新兵的半块压缩饼干上,用钢笔描了又描的部队番号。
1987年,老山前线一位被誉为"大胡子班长"的战斗英雄,在枪林弹雨中连续奋战五天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18 01:24:09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