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卫健委的追踪深入调查点个赞!三个月前还被网友翻来覆去讨论的"董小姐事件",

波览历史 2025-08-16 08:20:35

为国家卫健委的追踪深入调查点个赞!三个月前还被网友翻来覆去讨论的"董小姐事件",谁都以为早成了过眼云烟,没想到国家卫健委一纸问责通报,直接把19个相关责任人拉了清单,连校长王辰都换了人。这种"秋后算账"的认真劲儿,让不少人感慨:这次是来真的了。   事儿得从年初说起。协和那个"4+4"项目的博士生董小姐,论文被人扒出数据有问题,更扎眼的是,关键数据竟然来自北京科技大学,而那边负责审核的教授,正是她亲姑姑。   这事儿一曝光,网上炸开了锅。要知道,协和的"4+4"项目可不是普通博士班,从全国顶尖大学挑本科生,四年直读医学博士,毕业就能进三甲医院核心科室,多少医学生挤破头都进不去。   董小姐能顺顺当当过关,背后没点门道谁信?   当时舆论吵得最凶的时候,有人猜会不会像以前某些学术丑闻那样,最后就给个"学术不规范"的轻描淡写。   毕竟涉及的都是大牌机构——协和是医学圈的顶流,北科大的材料科学也是王牌,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合作单位也不好得罪。   可国家卫健委没吭声,悄没声地组了个调查组,一查就是三个月。   后来才知道,这个调查组有多较真。不光把董小姐从本科到博士的档案翻了个底朝天,连论文里每个实验数据都对着原始记录核对,甚至找到当年评审会的专家,一个个单独谈话。   有内部人说,调查组连她姑姑办公室电脑里删了的文件都恢复了,硬是坐实了"人情审核"的猫腻。这种"挖地三尺"的劲头,比某些单位"走过场"的调查实在多了。   等到问责结果出来,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   董小姐被取消学位、记了诚信黑名单,这在意料之中;可连协和校长王辰都被调离,北科大的姑姑直接撤职,中日友好医院三个领导降级,这力度真是少见。   更狠的是,"4+4"项目直接停招整改三年,要知道这项目是王辰一手推起来的"金字招牌",说停就停,可见这次是动真格的。   最让人觉得解气的,是这次问责没搞"法不责众"。以前碰到这类事,往往是处理几个小喽啰,真正的"大人物"总能摘干净。   可这次不一样,从直接审核的老师到分管领导,再到学校一把手,一环扣一环全都担了责任。   这种"连坐"式问责,直接撕破了学术界那层"互相包庇"的窗户纸,别以为身居高位就能当甩手掌柜,底下出了问题,领导照样跑不了。   这事儿让人想起前几年的学术圈乱象。有教授把学生成果据为己有,最后就给个警告;有博导帮学生改数据,最多停招两年。对比之下,这次卫健委的处理简直是"铁腕"。   就像网友说的:"以前是罚酒三杯,现在是直接掀桌子"。   这种变化,说到底是戳中了大家对"教育公平"的期待,凭啥有关系的就能走捷径?普通人十年寒窗凭真本事,难道还比不过人情关系?   协和的整改措施也挺实在。新校长吉训明一上任,就请了一群校外专家组成"学术道德督导组",这些人跟协和没半点利益关系,专门盯着论文查重、实验数据这些环节。   更绝的是,以后导师要是帮学生造假,不光丢工作,还一辈子不能再带学生。这种"一刀切"的规矩,虽然看着狠,但对那些想走歪门邪道的人,确实是个震慑。   其实不光是医学圈,最近几年各行各业的监管都在收紧。前阵子某高校评职称,有教授托关系走后门,结果不光评上的职称被撤,连帮忙打招呼的领导都受了处分。   这说明什么?现在不管哪个行业,想靠"圈子"、"关系"混日子,越来越难了。国家卫健委这次的做法,就是给所有行业立了个标杆:规矩面前,谁都别想搞特殊。   现在去协和校园里转转,能明显感觉到风气变了。以前学生聊天,总说"谁谁导师硬"、"哪个项目好混",现在更多讨论的是实验设计、数据可靠性。   有个在读博士说:"现在提交论文,光自查就得反复核对五六遍,生怕哪里出岔子。"   这种紧张感,恰恰说明监管起了作用,当所有人都不敢糊弄的时候,真正的公平才能慢慢建立起来。   说到底,大家为啥给国家卫健委点赞?不是因为处理了多少人,而是因为这次调查让人们看到了"较真"二字的分量。   在很多人心里,学术圈、医疗界这些地方,就该是最讲规矩、最凭实力的地方。要是连这些地方都被人情关系渗透,普通人就真没盼头了。   卫健委用三个月的坚持证明,只要真想管,就没有管不好的事。这种态度,比任何漂亮话都让人觉得踏实。 信息来源:成绩单造假学位论文抄袭 董某莹肖某事件5家机构19人被问责·央视新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