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年,戚继光在外偷偷纳了小妾,并生了5个儿子,妻子王氏得知后,抄起一把长刀就向外冲去,跑到戚继光门前,一脚踹开房门,大声说道:“今天我非杀了你不可!” 要说这王氏,可不是寻常女子。 她爹是曾任总兵的王栋,实打实的将门虎女。自幼跟着父兄在军营里混,骑马射箭样样来得,论胆识,寻常男子都得矮半截。 戚继光呢,更不用多说。打倭寇那会儿,他带的戚家军简直是倭寇的噩梦,大小战役几十场,几乎没吃过亏。战场上他是说一不二的统帅,可在王氏面前,总显得有些“气短”。 这事儿说起来,也不全是戚继光怕老婆。 两人成婚多年,王氏一直没生下孩子。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这对戚继光来说,是压在心头的巨石。他是戚家独苗,传宗接代的担子比天大。 他不是没想过跟王氏商量纳妾的事。可他太了解王氏的脾气,刚直得像块铁板,眼里容不得沙子。他怕一提,两人多年的情分就散了。 没办法,只能瞒着。 先是纳了陈氏,隔年就生了个儿子。戚继光又喜又怕,喜的是戚家有后了,怕的是这事迟早瞒不住。后来索性又纳了沈氏、杨氏,前前后后,三个小妾给他添了五个儿子。 纸终究包不住火。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王氏一听,火“噌”地就上来了。 她不是气戚继光纳妾,是气他瞒。在她眼里,夫妻就该坦坦荡荡,哪怕是要纳妾,也该摆在明面上说。这种偷偷摸摸,是把她当外人,是欺辱。 所以才有了开头那一幕,提刀上门的决绝。 戚继光见王氏提刀闯进来,吓得脸都白了。他在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都没抖过,这会儿却“噗通”一声跪了下去,头盔扔在一边,头发乱糟糟的。 “夫人,我错了。”他声音都在抖,“可戚家不能断了香火啊,我……” 王氏举着刀的手,停在半空。 她看着眼前这个男人,这个跟她同床共枕二十多年的丈夫。想起当年新河城被倭寇围攻,城中没多少守军,是她站出来,让妇女们穿上军装登城,敲锣呐喊,硬生生把倭寇吓跑。那时候,他看她的眼神里,全是敬佩。 现在呢? 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震得两人都一哆嗦。 王氏没哭,也没再骂,转身就走。关在房里三天三夜,谁叫都不应。 再出来时,她对戚继光说:“把最小的那个孩子抱来,我养。” 戚继光以为这是和解的信号,赶紧把孩子抱了过来。王氏待那孩子极好,喂饭、穿衣,样样亲力亲为。可她对戚继光,却再没了从前的热络。 两人同桌吃饭,她不看他。他说军务,她只点头或摇头。曾经在月下聊兵法、说家常的日子,像被风吹走了,再也回不来。 万历十年,张居正倒了。作为张居正一手提拔的人,戚继光被调到了广东。 走的那天,王氏没去送。 有人说,她回了登州老家,守着那座空宅过了后半辈子。也有人说,她没过多久就病逝了,临终前还攥着当年戚继光送她的那把短剑。 戚继光在广东过得并不好,没了当年抗倭的锐气,身子也一天天垮下去。万历十五年,他在孤独中病逝,床头放着的,是王氏亲手给他缝的护心符。 后人总说戚继光“怕老婆”,把这当笑话讲。 可谁又懂,那不是怕。是一个男人在时代枷锁下的无奈,是对妻子刚烈性情的敬重,或许还有一丝藏在心底的愧疚。 王氏的怒,也不是泼妇骂街。是一个女子在封建婚姻里,对“平等”和“尊重”的最后抗争。她要的不是三从四德的虚名,是夫妻间该有的坦诚。 他们都是被时代困住的人。戚继光逃不过“传宗接代”的枷锁,王氏挣不脱“男尊女卑”的樊笼。 信息来源:《明史·戚继光传》、《戚少保年谱耆编》、《明实录》
1561年,戚继光在外偷偷纳了小妾,并生了5个儿子,妻子王氏得知后,抄起一把长刀
勇敢小妹
2025-08-13 08:37: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