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终于把乌军后勤桥梁炸断了!10月16日,乌军后勤大桥和浮桥彻底被炸毁了,这座横跨北顿涅茨河的桥梁,被俄军炸了三次! 要知道这桥可不是普通通道,北顿涅茨克前线的炮弹、燃料、压缩饼干全靠它运,泽连斯基之前都说过,顿巴斯的命运大半系在这类后勤节点上,断了桥就等于断了前线乌军的活路。 第一次动手是几天前,俄军上来就亮了大招,派苏-35挂着FAB-3000重型航弹往目标冲。这炸弹可不是闹着玩的,三吨重的铁疙瘩里塞了1400公斤炸药,从一万六千米高空扔下来时速能到1200公里,按说炸个桥跟捏碎饼干似的——阿富汗战争时这玩意儿连地下混凝土工事都能炸穿,35米内的建筑能直接夷平。 结果炸弹轰然砸在河面,水花溅起十几米高,冲击波把岸边的野草都掀飞了,可等烟散了一看,浮桥就破了几个洞,车辆还能慢慢挪着过。 问题出在目标太“狡猾”。浮桥是用几十个浮筒拼的,结构散得很,不像固定桥有明确的承重梁,水面又能缓冲大半爆炸力。更关键的是俄军当时用的传统瞄准方式,误差本来就大,炸弹没砸中浮筒密集的核心区域,只蹭到了桥面边缘。前线观察员传回画面时都有点懵:这炸弹连3公里外的人都能震得耳鼻出血,怎么偏偏炸不垮一座浮桥? 乌军反应快得很,首轮轰炸刚结束,工程车连夜就赶来了。弹坑用速凝水泥填上,坏了的浮筒拆下来换新的,更绝的是在原桥旁边搭了座临时便桥,也就半宿工夫,运送炮弹的卡车又开始排队过河。 俄军没吸取教训,第二次还是老一套,苏-34带着FAB-3000又来了。这次炸弹倒是炸中了桥面,炸出个两米宽的缺口,可乌军早有准备,直接把补给车引到便桥,也就耽误了俩小时,后勤线又通了。 这下俄军总算醒过味来:光靠蛮力不行,得玩精准的。第三次轰炸前,前线指挥部把战术全改了,弹药也换成了加装滑翔校正模块的FAB-500M62。 这玩意儿比FAB-3000轻多了,才五百公斤,可本事大得很——弹尾装了GPS和格洛纳斯双导航,折叠弹翼一打开能滑翔四五十公里,飞机不用飞到乌军防空圈里,在六十公里外就能投弹。更关键的是精度,误差能控制在几米内,想炸哪个浮筒就炸哪个。 战术上更是玩起了“侦察-打击”联动。轰炸前几小时,俄军的“猎户座”无人机就一直在河上空盘旋,高清摄像头把浮桥的每根浮筒、便桥的承重架都拍得清清楚楚,数据实时传回到指挥部的屏幕上。 现在俄军的无人机早不是以前的“近视眼”了,分辨率高得能看清桥面的轮胎印,还能用AI比对目标库,就算乌军盖了伪装网也能识破。等坐标校准完毕,苏-24带着改装过的FAB-500起飞,在安全空域按下投弹键,炸弹靠着卫星导航自己往目标钻。 这次爆炸声没前两次响,但效果立竿见影。第一枚炸弹精准砸在浮桥中间的承重浮筒上,“嘭”的一声,浮筒炸得粉碎,桥面立马塌下去一块;第二枚直奔临时便桥的桥墩,钢筋混凝土的墩子当场裂成两半; 最后一枚补炸在岸边的装卸点,把堆着的弹药箱也引爆了,火光冲天。等无人机再拍的时候,河面上只剩漂浮的碎片,连修的余地都没有了。 这一改思路,简直是天差地别。以前用FAB-3000是“瞎猫碰死耗子”,虽然威力大,但打不准等于白搭;现在的FAB-500是“精准手术刀”,配合无人机侦察和双卫星导航,指哪打哪。 西方专家后来都承认,俄军这套“无人机找目标、精准弹打击”的战术太狠了,就算目标在前线百公里外都躲不过。更要命的是,这种改装炸弹造价比导弹便宜多了,俄军能批量生产,架不住这么耗。 桥一断,乌军前线立马慌了神。北顿涅茨克的守军本来就靠着这座桥补物资,现在弹药只能省着用,燃料够撑三天的都算多的。之前俄军炸断类似的桥,乌军花了三个月都没完全修好,这次连便桥都炸没了,想恢复补给难如登天。 其实俄军这波调整也是打出来的经验。刚开始的时候,无人机飞不了多远就被乌军防空系统打下来,后来学会用假目标骗防空导弹,无人机才能深入敌后侦察。 炸弹也是一样,从笨重的重型航弹到轻便的精准滑翔弹,都是实战里磨出来的招。现在俄军连FAB-3000都开始加制导模块了,以后重型炸弹也能精准打击,这套路只会越来越熟。 说到底,这三次炸桥就是场“蛮力对巧劲”的较量。前两次抱着“炸弹够大就能炸断”的老想法,碰了一鼻子灰;第三次换了精准装备、改了协同战术,立马就成了。 战场上从来都是这样,光有硬家伙不行,得会用,能根据对手的招数灵活调整,才能真正掐住要害——这座北顿涅茨河上的桥,就是最好的例子。
俄军终于把乌军后勤桥梁炸断了!10月16日,乌军后勤大桥和浮桥彻底被炸毁了,这座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19 13:56:46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