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暴跌,从95%跌至0%! 英伟达的掌舵人黄仁勋,最近脸上少见地露了急色。 今年台北电脑展的演讲台上,他当着全场观众摊了个实在数据:自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四年时间从 95% 直接跌到 50%。 这数字看着就扎眼,但没人真觉得只是单纯的市场竞争 —— 背后藏着的,是中美科技领域掰手腕的暗流。 这事儿得往回捋,根子在美方对中国芯片的那几轮管制上。2022 年拜登政府先动了手,把高端 GPU 的出口路给卡了。 英伟达哪儿舍得丢中国这个大市场?立马针对性搞出个降规版的 H20 芯片,想着能绕开限制接着做买卖。结果 2025 年特朗普政府更狠,直接把 H20 的销售也叫停了。 这一下相当于直接封死了路,英伟达在华的份额才跟着拦腰砍了一半。 后来黄仁勋接受采访时也没藏着,直说美国这管制政策 “基本假设从根上就有问题”,把技术捂着不让流,最后只会让美国企业丢了全球最大的增量市场。 英伟达现在的困境,说透了就是美国科技霸权遇上了坎儿。以前中国的 AI 企业确实离不开英伟达,不管是 A100 还是 H100,几乎是行业标配。但美方一搞封锁,反而把中国本土的创新劲儿给逼出来了。 华为的昇腾 910B 芯片就是个例子,在大模型训练场景里,效率能摸到英伟达 A100 的八成,而且供应链里本土部件的占比超过 85%。 就说字节跳动,去年买 AI 芯片的时候,六成订单给了华为、寒武纪这些本土玩家,英伟达那些特供芯片只占了四成。 更绝的是华为还搞了个开源的 MindSpore 框架,把软硬协同的效率提上来了,现在已经接近英伟达 CUDA 的八成 —— 这可不就是在软件层面给英伟达釜底抽薪嘛。 中国 AI 芯片能起来,靠的可不是单打独斗,政策和市场两头都给足了力。说实话,咱们这边的政策很实在,“公共机构优先买国产” 的规则一落地,就给本土芯片铺了应用场景。 国家大基金二期还专门砸钱,盯着先进封装、HBM 存储这些卡脖子的环节使劲儿。 企业这边也没闲着,寒武纪、海光信息这些公司都在加速搞研发,光华为一家,到 2025 年 GPU 芯片的营收就有望冲过 1400 亿。 更关键的是人,中国握着全球一半的 AI 研究人员,这人才红利变成技术突破的速度快得吓人。 比如云天励飞推出的 IPU-X6000 加速卡,单张卡就能扛住 1300 亿参数量大模型的推理任务,性能跟国际水平差不了多少。 有意思的是,美方这波管制现在开始反噬自己了。2024 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营收直接掉了四成,没办法,还得把 55 亿美元的资产做减记处理。 英特尔那边也不好过,关了好几家海外工厂,股价今年跌得没眼看。比这更严重的是,丢了中国市场,美国技术迭代的动力也会弱下来。 黄仁勋之前就警告过,科技领域的竞争从来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局,把市场切出去只会逼着中国更快搞自主创新,最后坑的还是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这话真不是吓唬人,华为的昇腾芯片已经开始往东南亚、中东跑了,沙特那边有些原本订了英伟达 GB300 的单子,已经转投昇腾了。 未来芯片领域的竞争格局,现在正一点点变样。预计到 2027 年,中国 AI 芯片的自给率能超过八成,不再是以前那样依赖进口,而是能靠自己搞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英伟达现在还能在高端市场攥着点优势,但中国这边通过优化软硬协同、整合本土供应链,已经拿出了本事 —— 就算硬件稍微差一点,也能搭起完整的生态。 就像中芯国际,用 14 纳米工艺把华为昇腾芯片搞量产了,直接凑齐了 “设计 - 制造 - 应用” 的完整闭环。这种模式,说不定以后会变成全球产业竞争的新路子。 黄仁勋这股急劲儿,其实透着美国科技霸权的疲态。 咱们连阿根廷种了多少高粱都能用卫星数清楚,华为昇腾芯片的供应链里本土部件快占到 100% 了 —— 到这份上,靠一纸禁令搞技术封锁早就不管用了。 历史上这种事儿见得多了,市场和创新从来不是能被绑住的。这轮算力争霸最后能赢的,肯定是那些守着市场规律、愿意跟全球合作的玩家,而不是想着把路堵死的人。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1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