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奶奶为等红军丈夫守了70年,最后也没等到。 1928年的春天,她刚和李才莲办完婚礼三天,丈夫就背着行囊奔赴革命战场,临走时塞给她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只写着“等着我,一定回”。这六个字,成了她往后七十年的精神支柱。 从此,她的生活里多了无数个“习惯”:每天清晨,先把丈夫的那半边床叠得方方正正;做饭时总会多焖一碗米,饭桌上永远摆着两副碗筷; 逢年过节,缝新衣时也会下意识多裁一段布,总想着他回来能穿上。门框上的刻痕从一道添到数十道,实在刻不下了,就把等待的年数刻在院中的老樟树上,树皮的沟壑里,藏着她一辈子的牵挂。 有人说李才莲在战斗中牺牲了,政府工作人员来劝她登记烈士家属,领些抚恤金补贴生活,可她每次都固执地拒绝:“他没说不回来,我不能给他安个‘烈士’的名分,万一他回来了找不到我咋办?” 那件新婚时穿的蓝布衫,被她洗得发白、补丁摞补丁,却始终放在衣柜最显眼的地方,那是她与丈夫之间最温暖的羁绊。 这哪是普通的等待?是战火年代里,一个女人用一生对“承诺”的坚守;是动荡岁月中,最朴素也最动人的深情。如今我们总说“爱情易碎”,可奶奶用70年证明,真正的爱,能经得住时光打磨,抵得过生死考验。 98岁那年,奶奶躺在床上,手里紧紧攥着那张泛黄的纸条和蓝布衫,轻声呢喃“我去找你”。这一次,她终于不用在原地等待,终于能赴那场迟到了半个多世纪的约定。
1941年,日军用毒气攻下高安城,74军军长王耀武看着满地的国军尸体悲痛欲绝,这
【9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