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引人不适!”甘肃兰州icon,当月门诊人数7577人,医院发喜报庆祝“再创

启明朗 2025-10-17 17:09:14

“极度引人不适!”甘肃兰州icon,当月门诊人数7577人,医院发喜报庆祝“再创佳绩”!网友炸锅,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怎么能当成一门生意?这不是盼着病人“下次光临”吗?院方回应:新员工将用词不当,把这个工作量做成了“喜报”发到了朋友圈。 这则“喜报”一出,瞬间点燃了无数网友的怒火。7577人次的门诊量,背后意味着什么?是医务人员日以继夜的辛勤付出?还是一个医疗行业在利益驱动下逐渐变味的悲哀?这份“喜报”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今社会某些医院逐渐迷失的方向。 你是否曾经在医院排队等待,看到那些挂满“再创佳绩”的公告牌,心中充满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对医护人员辛勤工作的尊敬,另一方面却忍不住疑问:这真是“喜报”吗?还是一种变味的“商业秀”?把患者的痛苦变成数字,把救死扶伤的使命变成了业绩的炫耀,难道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医疗人性”吗? 更令人深思的是,医院发出这样的“喜报”,究竟反映了什么?是对患者的关心,还是对业绩的追逐?是对生命的尊重,还是对利润的追求?当医疗变成一种“数字游戏”,我们还能相信“救死扶伤”这个神圣的职业吗?更何况,网友们的质疑点出了一个核心:医院是不是在用“业绩”绑架医者的初心?是不是在用“数字”迷惑公众的眼睛? 有人说,医院的“喜报”不过是管理层的“营销策略”,用来向上级交差、向社会展示“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患者的生命与尊严?一场场门诊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希望与失望,是无数医者的责任与担当。把这些用数字堆砌成“佳绩”,难免让人觉得冷漠与功利。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样的“喜报”会不会成为一种“诱导”?让医务人员在压力与利益之间迷失方向,让患者在“数字”面前变得麻木。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医者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医院的存在价值又在哪里?真正的“佳绩”应该是患者康复的笑容,而不是门诊人数的“爆棚”。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一份清醒。不要被表面的“光鲜亮丽”所迷惑,也不要让“数字”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我们期待的,是一个有温度、有责任感的医疗行业,是那些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的医者们。 最后,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件事中看到一点点反思的火花:我们要的,不是“再创佳绩”的冷冰冰数字,而是医疗行业真正回归人性、守护生命的初心。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充满温暖与责任的医疗环境,能成为每个人心中最温馨的港湾。兰州门诊 医院门诊量

0 阅读:0
启明朗

启明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