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印度做出承诺 根据有关报道,印度按照中国方面的要求作出保证: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将不再出口至美国。 这事儿表面看是印度在中美之间找平衡,实则根本是对中国稀土产业的深度依赖,所谓的 “平衡” 不过是被动妥协的遮羞布。 印度这会儿低头,根源就是自己的需求太迫切,又没别的地方可找。这些年印度一门心思想搞制造业升级,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这些新兴产业全是重头戏,而这些产业最缺的就是稀土磁体。 有数据摆在那儿,2024 到 2025 财年,印度光稀土磁体就进口了 870 吨,花了超过 30 亿卢比,这些货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印度有个电动汽车企业的高管说得特别实在:“短期内没有任何国家能替代中国的供应链”,这话里全是无奈。 你想啊,要是中国断了供,印度的电动车工厂就得停工,风力发电机造不出来,那些雄心勃勃的产业计划全得泡汤,这种损失印度根本扛不起。 可能有人会问,印度自己就没稀土矿吗?还真有,储量全球排第三,大概 690 万吨,可那有啥用呢?挖不出来、炼不成器,跟废石头没两样。 印度在拉贾斯坦邦发现过新矿,可 80% 的矿区要么是老虎保护区,要么住着原住民,想开矿得过 12 个部门的审批,光环境评估就得等两年,去年提交的申请到现在还没下文。 就算真能挖出来,印度的提炼技术也差得远,咱们用的 “原地浸矿” 技术又省水又省力,他们还在搞露天挖矿,挖 1 吨稀土得先刨掉 3 吨石头,人力成本就是咱们的两倍。 更关键的是分离提纯,咱们能把镝、铽这些元素精准分离出来,纯度够军工用,可印度最多只能提纯到 82%,装到设备里稳定性根本不达标,跟咱们的产品比差着十万八千里。 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印度真是病急乱投医。今年八月底上合峰会的时候,莫迪特意找缅甸军政府首脑谈稀土,结果人家根本没答应。 没办法,印度居然去找缅甸的克钦独立军,这可是个非国家实体,印度外交部还跟他们开了线上会议,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克钦军是给了些矿样,可就算真能买到原矿又能怎样? 克钦军就只会挖石头,连粗炼设备都没有,过去缅甸 90% 的稀土原矿都是拉到中国云南加工的。印度拿了原矿,还得求着别人加工,可全世界能搞定重稀土分离的就中国一家,这不是绕了个圈子还得看中国脸色吗? 再说说中美之间的所谓 “平衡”,那纯粹是印度自欺欺人。美国对稀土的需求比谁都大,军工生产、新能源产业全靠进口,之前就有迹象想通过印度转口中国稀土,钻合规的空子。 中国早就防着这一手,今年 4 月出台新规,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限制,要求必须申请许可,还得提交终端用户证明,就是怕这些敏感材料流到军事领域。 这招一出来,印度立马就慌了 —— 中国之前停了重稀土永磁体的发运,只恢复了轻稀土出口,印度企业的库存都快见底了,有传言说只够撑 72 小时。 这时候美国也没帮上忙,反而还让财政部长跳出来说中国 “对抗世界”,结果被中国外交部怼了回去,说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为了维护和平稳定。 你看,印度想两边讨好,可真到事儿上,美国除了说空话啥也干不了,印度只能乖乖提交证明,承诺不转口,这哪是平衡啊,分明是被迫站队。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政府还嘴硬,没公开表态,可底下的企业早就急着低头了,一家接一家提交终端用户证明,生怕晚了拿不到货。 这背后的心思太明白不过了:既想在国际上装出 “战略自主” 的样子,又怕得罪中国断了供应,只能让企业先扛着压力。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遮遮掩掩的做法根本没用,印度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是骨子里的,只要中国在稀土开采、加工、专利等全产业链上的优势不丢,印度就只能在这种被动里打转。 看看欧洲的例子就知道了,今年 4 月之后,欧洲几百份稀土许可证只批了四分之一,不少汽车零 部件工厂都停产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都发出了警告。 印度要是真跟中国闹僵,下场只会更惨,毕竟欧洲还有点替代渠道,印度连加工能力都没有。 说白了,稀土这东西,中国手里的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筹码,不是谁想替代就能替代的,更不是靠耍小聪明就能绕过去的。 所以说,印度这次承诺不转口美国,根本不是什么 “平衡术”,就是赤裸裸的依赖之下的无奈之举。它自己没技术、没产能,找替代又四处碰壁,美国也靠不住,除了听中国的还能有啥办法? 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醒,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优势才是硬通货,谁攥住了这个,谁就有说话的底气。 而印度想要真正实现 “战略自主”,光靠找关系、玩平衡根本没用,得踏踏实实地搞技术、建产业,可这事儿哪是一朝一夕能成的?短期内,它还得乖乖依赖中国的稀土,这就是最真实的现实。
印度还看不上中方?印度官员访韩后,当着全世界的面喊出一句话:不想当下一个中国?印
【2评论】【2点赞】
l2020
价格
我是喷子
印度人的承诺你敢信吗?
用户10xxx67
对啊三国民用稀土先涨两倍在限量出口!小小的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