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华美国子公司的制裁非常严厉,要开始立规矩了。“合规”首先要合乎中国法规,看中国和美国的制裁哪个更厉害
1. 以前是美国到处制裁,全球企业很害怕。这些企业还有一个心理,就是认为要搞“合规”,非常重视。但所谓“合规”就是研究美国政策,怎么避免损失,如何绕着继续赚钱。最开始2018年美国对中国动手时,不少全球企业居然匪夷所思地把美国要求当成了最高法律,甚至在中国都敢扣留中国公司物件。这就是对中国法律法规没有尊重,对损害中国利益没有心理压力,全球从公司到个人都有这个心理。
2. 经过几年斗争,中国也制定了应对美国制裁的法规。先定框架,再通过实际案例积累执行经验。2025年和美国摊牌对抗,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全球企业明白中国制裁的力量。不要只怕美国制裁,也来看看中国制裁有多厉害。“合规”,不能只想合美国的规,还得看看,中国法规说了啥,违规要付出什么代价。
3. 其实在制裁全球企业方面,中国比美国的牌可能还要厉害。全球公司的供应链,软件的靠美国多,生产方面靠中国明显更多。这次对韩华美国子公司的制裁,就可以看看有多厉害。以前中国一般是对一些个人制裁,或者是对美国军工企业制裁,影响力不够大。特别是,以前没有搞“长臂膀管辖”,制裁力度远比美国要小。
4. 韩华美国子公司是美国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制裁的“帮凶”,协助提供数据、游说国会。韩华子公司提交书面意见、出席听证会,公开支持“中国造船存在不公平补贴”结论,成为美方造势的“行业证人”。美国造船业全球市场份额0.1%,毫无实力,只有拉全球第二第三的韩日来增强力量。这种美政府试图利用的“第三方企业“杠杆,需要警告,日韩、欧洲船企不要想着跟风站队。
5. 中国对韩华美国子公司的制裁非常严厉,商务部10月14日原文:“禁止中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没有“许可证豁免”或“人道/维修例外”条款,也没有设截止期。这是说,所有中国公司,连在华外资公司都在内,不得向这5家美国子公司出售任何商品、零部件、软件或提供服务;不能采购它们的产品或技术,连中介、货运、结算、维修、技术交流都被一刀切。这几家公司买不到中国商品,卖也卖不进来。
6. 韩华方面说“评估影响中”,这种事以前少见。韩国政府也觉得事大了,和中国政府沟通。造船需要很多产业链供应,船板、型钢、主机等大宗品可从日本、欧洲或韩国本土采购,短期不会停产,但中国独有或高性价比的配套件也有不少,如稀土永磁电机、特定电缆、铸锻件、电控模块。即使找别的供应商,也需要重新认证,大涨价是肯定的,交货期拉长不可避免,而且有些找不到代替。
7. 如果韩华子公司被打击到要死了,这个事会影响很大,中国立规矩就有威力了。许多全球公司多半要听中国的,不去配合美国搅乱全球供应链的敌意行动。不少国家其实挺喜欢中美斗起来,在中间捞好处,看谁给的便宜多。现在风向变了,美国不肯白给便宜了,对带头占便宜的印度出手了。中国拿起制裁武器,和美国比比谁的制裁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