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23日蒋经国突然病逝,宋美龄得知后,马上赶到蒋经国的大直官邸,她一到不顾当时众人正在彼此流泪、鸣咽,就发号施令说:“大家该商量善后的事宜。”[无辜笑] 蒋孝勇1948年出生于上海,次年随家人撤退到台湾,作为蒋经国的次子,他从小生活在台北阳明山上的官邸,童年记忆里充满了祖父蒋介石的身影,蒋介石常在周末把他叫到书房,教他写毛笔字,讲抗战时期的故事。 1960年代中期,蒋孝勇进入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就读,他在校表现不错,体能测试和队列训练都能跟上进度,学科考试也维持在中上水平。 但1967年一次野外拉练中,他从高处跳下时落地姿势不当,导致左脚踝骨折,在医院躺了两个多月。 伤愈后蒋孝勇没有返回军校继续学业,而是在1968年转入台湾大学政治系,他在台大读了四年,毕业论文写的是地方自治制度,但毕业后他并未进入政府机关,而是进了商界。 1972年蒋孝勇接手鸿霖企业,这是一家经营建材和工程承包的公司,他从基础业务做起,拿下几个公共工程项目后,公司营收逐年增长。 到1970年代末,鸿霖已经成为台湾建筑业的主要承包商之一。 1981年他又接手了中兴电工,这家公司当时账面亏损严重,员工士气低落,蒋孝勇到任后调整了产品线,砍掉不盈利的项目,专攻冷气空调设备。 两年后公司扭亏,之后台湾许多政府大楼和公共设施的空调工程都由中兴电工承接。 除了这两家企业,蒋孝勇还陆续投资了多家公司,涉及电子、金融、贸易等领域。 1980年代中期,台湾媒体估算他名下资产总值约300亿新台币,同一时期他也开始参与国民党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部分党产的运营和投资。 1985年后蒋经国的健康状况明显下滑,他患有糖尿病多年,视力和行动能力都在衰退,蒋孝勇除了处理商业事务,也开始陪同父亲参加一些党内活动。 1986年他参选国民党中央委员并成功当选,外界普遍认为他正在为接班做准备。 但当时台湾社会的政治氛围正在发生变化,民间要求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的声音越来越大,街头抗议活动频繁出现,蒋家在台湾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质疑,"世袭"成为敏感话题。 蒋经国去世后,副领导人李登辉按照宪政程序继任,他上台后推动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开放党禁、推动国会全面改选、取消戒严令等,与此同时"去蒋化"的政策也逐步推进,许多以蒋介石命名的道路和建筑被更名,蒋家在台湾的政治影响力迅速下降。 1991年蒋孝勇宣布举家移民加拿大,他在多伦多定居,此后很少公开露面,也基本退出了台湾的政治和商业舞台。 蒋经国与宋美龄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逐渐被排除在蒋家核心圈子之外。 1939年12月日军空袭浙江奉化,毛福梅在轰炸中丧生,当时她本可以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但直到空袭前一天才接到通知,最终未能及时撤离。 蒋经国得知母亲死讯后从江西赶回奉化,在废墟中找到了母亲的遗体,他在日记中写道,母亲一生清苦,最后连安全撤离的机会都没有得到,这件事成为他心中长久的痛,也影响了他与宋美龄之间的关系。 1948年蒋经国在上海主持经济管制工作,打击投机倒把和囤积居奇,他查封了多家违规企业,其中包括孔祥熙家族控制的扬子公司,孔家向蒋介石投诉,宋美龄也站在孔家一边,认为蒋经国的做法过于激进,这次冲突最后由蒋介石出面调停,蒋经国被调离上海。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去世,他在临终前把蒋经国叫到床边,要求他今后要像对待生母一样照顾宋美龄,蒋经国当时点头答应,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很快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定居,蒋经国此后每月都会安排专人向她汇款,并负担她在美国的医疗费用。 1988年1月蒋经国病危住院,蒋家子女和亲属陆续赶到医院守候,宋美龄也来到医院,但她没有进入病房,只在门外站了几分钟就离开了。 宋美龄此后再也没有回过台湾,2003年她在纽约曼哈顿的寓所去世。 从蒋孝勇的经历来看,商业成功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政治影响力,他虽然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也在国民党内担任过职务,但在台湾政治转型的大环境下,家族背景反而成为一种负担,最终他选择离开台湾,在异国度过了后半生。 网友们议论纷纷: “蒋家的事儿真是比电视剧还精彩,宋美龄一到场就谈后事,这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强啊。” “蒋孝勇也是个人才,从军校伤退再到经商成功,最后还能插手党政,可惜生在了蒋家光环下,压力太大了。” “说来说去都是家族内斗,毛福梅太可怜了,成了时代与婚姻的牺牲品。宋美龄和蒋经国这心结一辈子都没解开。” “他去加拿大也算明智吧,时代变了,台湾不再是他家说了算,生意人最识时务。” “所以讲到底,再厉害的家族也逃不过时代洪流。蒋家兴衰就是一部台湾现代史。” 如果你生在蒋家,你会选择从政、做生意,还是早早远离是非? 官方信源:《蒋经国日记》
国军抗日将领中,前后反差最大、最有争议的应该汤恩伯了。抗战前期,他稳居抗日名
【7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