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挪威专家表示,福岛的核污水没问题,尽管里面有很多放射性物质,她还吃过福岛的鱼,也可以喝福岛的水,谁料,中国学者的一句话,直接将她怼的哑口无言! 一场关于福岛核废水的交锋,真是把很多问题都摆到了台面上。此次事件的主角之一,乃是挪威辐射与核安全局的负责人——阿斯特丽德·利兰。她在相关领域举足轻重,其动向备受关注。她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判断:经过处理的核废水问题不大,虽然里面放射性物质种类不少,但对人没什么大危害。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她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先是亲自跑到日本去,还在当地吃了鱼,回来告诉大家自己感觉良好,什么事都没有。这还没完,她甚至放出话来,说为了证明水是安全的,她自己都准备好去喝那个水。 这套操作,与其说是科学论证,不如说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公关秀。她试图用这种“我敢吃,我敢喝”的个人姿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风险,变成一个可以被个体勇气所化解的东西,好让大家安心。 但就在这时,另一位主角,中国学者高志凯站了出来,直接给这位专家出了个难题。他没有跟对方纠缠于复杂的科学数据,而是提出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思想实验。 高志凯的提议是这样的:既然你说这水没问题,那好办,我们用船把这些水运到挪威去,怎么样?然后就倒在挪威的土地上,或者注入挪威的水域里。 他紧接着问,您是否同意这个提议?让挪威的子孙后代也亲身体验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到底是什么感觉。这个问题一出,利兰当场就卡住了,陷入了漫长的沉默,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这个场景切换的提议,简直是神来之笔。它瞬间就把一个远在天边的“他国问题”,变成了迫在眉睫的“自家麻烦”。专家的角色也从一个轻松的、置身事外的评论员,变成了一个必须为自己国民和后代负责的决策者。她的沉默,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地说明了问题。 这一问一答,揭示了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专家的保证,大家总是不信?根子就在于风险和责任的不对等。 利兰自己吃一次鱼,这是一种个人行为。风险是她自己承担的,是一次性的,可控的。但把核废水倒在一个国家,那是让整个国家的人民,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去承担一个长期的、持续的、非自愿的巨大风险。 一个人说自己不怕死,和他敢不敢拿全家老小的性命去赌,这完全是两码事。很多外国专家在谈论不涉及本国利益的问题时,总显得特别轻松、大度。可一旦火有可能烧到自家后院,他们往往比谁都紧张。 说到底,普通民众的想法很简单,我们不愿意拿自己和后代的健康,去赌你专家口中的那句“没事”。一个无法为“主场”后果负责的局外人,又有什么资格来定义我们家园的安全标准呢?
挪威专家:福岛排放核废水没问题,我去日本吃了鱼,没有问题。高志凯:那把核废水运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