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没主动要过主教练。 每次都是国家队快撑不住了,她才回来。 95年,她放下美国

体育梦想家 2025-09-25 16:07:26

她从没主动要过主教练。 每次都是国家队快撑不住了,她才回来。 95年,她放下美国的生活,被电报催着回国救火。 没人逼她,可她来了。带出世界杯季军,奥运银牌。 2013年,又是低谷。 排管中心连着请她,她连竞聘会都没参加过,说还没准备好。 可最后还是去了。八年,金牌、冠军、奖牌,一样没落下。 她不是冲着名头去的。 咱们读这段故事,心里肯定暖洋洋的,觉得这人真够意思,总在危难时刻出手相助。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模式背后藏着点问题?我这儿有个批判的角度想聊聊:老靠一个人当“救世主”,是不是说明咱们的体育体系有点脆弱?你看啊,每次国家队快撑不住了才请她回来,这习惯成了常态。1995年那次,她放下美国生活回来救火,成绩确实亮眼;2013年又是低谷时被请出山。表面看是英雄故事,可细琢磨,这反映出排球管理可能平时功夫没下够。人才培养要是跟得上,何必总在悬崖边上找人兜底?这种依赖个人的方式,短期能赢比赛,长远看却可能让团队变懒散。新人得不到锻炼,老将累死累活,万一哪天她真来不了了,整个队会不会垮掉?再说,她个人牺牲这么大,从来不是主动要位置,可这种付出会不会被系统当成“备用轮胎”?管理层面应该多想想怎么建个稳定的梯队,而不是总靠情怀救急。她的精神绝对值得点赞,但体育竞技光靠英雄主义撑不住,得靠体系发力。咱们得承认,她的成功背后,或许掩盖了平时建设的不足。这不是否定她的贡献,而是提醒大家,别让感动蒙蔽了眼睛——体育强国得靠扎实的基础,不是偶尔的奇迹。

0 阅读:5

猜你喜欢

体育梦想家

体育梦想家

怀揣体育梦想,分享每一个追梦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