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仪式感设置:是戳中人心的浪漫还是华而不实的噱头? 打开车门,氛围灯自动渐变,座椅缓缓后移留出宽敞上车空间,车载音响同步奏响专属迎宾曲……如今车企扎堆打造的“仪式感配置”,成了新车宣传的重头戏,却在车主圈掀起了激烈争论:这到底是提升体验的加分项,还是收割钱包的智商税? 力挺派直言“仪式感拉满才叫买车”:早八通勤时,座椅记忆自动调整到最舒适的角度;下班接娃,后备箱感应开启解放拎着大包小包的双手;纪念日约会,车内香氛系统切换到专属香型,瞬间拉满浪漫氛围。对他们而言,这些细节不是多余功能,而是汽车从“代步工具”升级为“移动生活空间”的标志,是疲惫生活里的小确幸。 但质疑声也从未停歇:“花几万块选装的仪式感,新鲜一周就腻了”“迎宾灯、启动动画每次都要等3秒,急着赶路时只想关掉”“复杂的仪式感配置增加了车机负荷,后期故障率还高”。有老司机吐槽,车企把心思花在“表面功夫”上,不如多优化发动机性能、提升安全配置,毕竟汽车的核心价值是“好开、安全、可靠”。 更现实的争议在于成本:同一款车,带仪式感套装的版本比基础版贵出数千元,这些配置后期还可能增加维修成本。有人算过账,一套氛围灯+座椅迎宾功能,实际使用频率不到10%,性价比实在太低。可也有消费者反驳,“花钱买喜欢没毛病,就像买包买表,不一定实用但能带来情绪价值”。 车企们还在加码仪式感赛道:有的推出“语音自定义仪式”,有的研发“场景化联动模式”,甚至把车门开启方式都设计成“仪式亮点”。可到底是精准抓住了用户需求,还是陷入了“为仪式感而仪式感”的内卷? 你愿意为汽车仪式感买单吗?哪些配置让你觉得“真香”,又有哪些让你觉得“大可不必”?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汽车配置 用车体验
绝了,吉利银河m9和问界m9不仅名字是一样的,车身尺寸都是完全一样的!这才叫把复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