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悔婚逃跑了,迎亲队伍扫兴而归,媒人觉得愧对曾家,决定将女儿嫁过去,谁料,洞房花烛夜,媒人女儿看到曾国藩脱下外套后,身上一块红一块紫的,吓得大叫一声差点晕过去。 新娘王家小姐悔婚跑了。 这事儿搁在当时,够曾家尴尬三个月。 媒人欧阳凝祉紧张的站在院门口搓手,他是曾国藩的启蒙恩师,早年间见这孩子天资聪颖,在衡阳唐氏家塾读书时便常夸"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今年春上,曾国藩托他做媒,欧阳凝祉便相中了衡阳王家的千金。 那姑娘读过《女诫》,会背《内则》,虽不会舞文弄墨,却端庄稳重,配曾国藩这"潜力股"正合适。 谁承想,大婚当日王家小姐见了曾国藩的"穷酸相"便反了悔。 曾家虽出了几个秀才,到底没中过举,王家嫌他"家徒四壁,前程未卜",就让媒人带话"改日再议"。 可迎亲的队伍都到了村口,王家又变卦,说"姑娘犯了心悸,实在出不得门"。 欧阳凝祉急得直跺脚。 他这媒人当得不够体面,若就这么算了,不仅曾家面上无光,自己在衡阳城的名声也得砸了。 正犯难时,他瞥见自家后院自己姑娘,欧阳氏。 这姑娘比曾国藩小两岁,自幼跟着母亲学女红,性子温温吞吞的。 欧阳凝祉心里一动:"要不,就把我家丫头许给他?" 王家小姐跑了,欧阳氏便成了救场的。 她坐在花轿里,手心里全是汗。 她听过不少关于曾国藩的传闻。 说他读书"贪多务得",说他在书院里跟人辩论,也说他"家贫无以为礼"。 可等掀开盖头的那一刻,欧阳氏还是惊了。 曾国藩穿件青布直裰,腰间系着根旧麻绳。 最让她惊讶的是他脱衣时露出的后背。 一片红肿,有的地方还起了白皮,看着瘆人。 "这是蛇鳞癣。"曾国藩见她发怔,倒先笑了,"小时候在河边玩,被毒虫咬的,大夫说治不好,我也就没管它。" 欧阳氏没说话,转身去柜里拿了块蓝布,盖在他背上。 "夫君,这病可疼?" "不疼。"曾国藩摸了摸她的头,"就是夏天穿单衣时,旁人看了要躲。" "那我给你做件长褂子。"欧阳氏低头绞着帕子,"用我陪嫁的蓝缎子,里子絮上棉花,既挡风又遮病。" 洞房花烛夜,就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里过了。 往后十年,欧阳氏成了曾家的"定盘星"。 曾国藩要读书,她便把书房收拾得窗明几净。 曾国藩要赴考,她便连夜缝制考袋。 曾国藩中了秀才、举人,她跪在祠堂里给祖先磕了三个响头,说"托祖宗的福,我家阿国总算没白读书"。 最苦的是曾国藩第三次会试落第那年。 他从京城回来,行李里只有半箱书、一包当票。 欧阳氏把当票一张张收进木匣,说:"阿国,你读的不是书,是咱家的指望。" 她带着丫鬟们纺纱织布,手指被纱线勒疼也不肯歇。 那年冬天,曾府的灶房里总飘着甜香。 是欧阳氏把织好的布拿到市集换了糖,给曾国藩熬了罐桂花糖粥。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这是曾国藩后来在家书里写的,可他最早的"有恒",是看着欧阳氏在灯下搓麻绳的样子学来的。 转机出现在1838年。 曾国藩第四次进京会试,中了第三十八名进士。 放榜那天,他攥着喜报狂奔回家,欧阳氏正蹲在院门口择菜,听见脚步声抬头,眼眶瞬间红了:"阿国,我就知道......" 他要去北京当官了,欧阳氏翻出压箱底的蓝缎子,连夜做了件新长褂。 "到了京城,见着大人要行礼,说话别太冲。" "我给你纳了双棉鞋,软和。" 曾国藩接过鞋,突然跪下来:"夫人,等我将来做了大官!" "不做大官也罢。"欧阳氏把他拉起来,"只要你记得,咱家灶上的粥是热的,床头的灯是亮的,就行。" 后来曾国藩成了两江总督,欧阳氏却还是老样子。 她总说"粗布耐脏",就连曾国藩纳妾,她都没有多说"好好待人家"。 有人说她"没福气",她却指着堂上的"勤俭"匾笑。 "我有阿国,有俩儿子,有满院的桂树,还不够?" 再后来,曾国藩主持郭筠与曾纪鸿的婚礼。 他拉着郭筠的手说:"你婆婆当年嫁过来时,我后背都是病。她没嫌我,你也不要嫌她。" 郭筠点头,转头给欧阳氏奉茶:"婆婆,我给您捶背。" 欧阳氏摸着她的手,眼泪掉在茶盏里:"好,好。" 1849年,欧阳氏病逝。 曾国藩在她床前哭到昏厥,说:"夫人,我没让你穿诰命夫人的衣服,是我对不起你。" 可他不知道,欧阳氏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阿国,你穿那身官服真好看。" 后来,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里写:"吾妻欧阳氏,结缡三十余年,未尝有片言忤我。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此之谓也。" 道光十三年的那场风波,终究成了曾国藩人生里最珍贵的转折。 他没想到,那个在洞房里替他盖蓝布的姑娘,会用三十年的光阴,把"曾国藩"三个字,写成了大清朝最响亮的名字。 主要信源:(红网——曾国藩家风:节俭持家的总督夫人欧阳氏《曾国藩家书》)
1833年,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悔婚逃跑了,迎亲队伍扫兴而归,媒人觉得愧对曾家,
炎左吖吖
2025-09-24 10:48:45
0
阅读:540
wliaoc
1833年结果,1849年卒。怎么结婚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