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韩国总统罕见承认了! 9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路透社专访里抛出的“1997年金融危机预警”,没像往常政客发言那样打太极。 李在明这次表态,直接指向了今年7月韩美口头达成的一项贸易协议。美国答应降低对韩国商品的关税,但条件是韩国必须设立3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基金,支持韩国企业在美国扩张,其中1500亿美元指定用于造船业。 此外,韩国私营企业还得额外承诺投资1500亿美元。听起来像是笔大买卖,但问题就在于这钱怎么个投法。美方坚持要求“全现金投入”,而且还得按照他们的方式操作,这就让韩国方面非常头疼了。 李在明言辞直白,他指出,若毫无保障举措便贸然行事,韩国极有可能陷入类似1997年的困境,届时经济等诸多方面或面临严峻挑战。这可不是危言耸听,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来说真是刻骨铭心的教训。 当时外汇储备瞬间蒸发殆尽,国家差点破产,韩国民众甚至捐金捐银来拯救经济。这段历史成了他们的全民记忆,所以李在明的警告在韩国人听来格外刺耳。 那么,为什么这笔投资会让李在明这么紧张呢?关键就在于外汇储备的稳定性和货币互换协议的重要性。 截至今年8月,韩国的外汇储备大约是4183亿美元,而3500亿美元相当于其外汇储备的八成多。 如果这么大一笔钱以现金形式一下子投到美国,会引发市场恐慌,削弱韩国的外汇储备缓冲池,在当前全球美元流动性日趋紧张的背景下,这是极其危险的操作。 货币互换协议说白了就是金融安全网的核心,它能提供紧急的美元流动性支持。此前,韩国与中国曾达成双边本币互换安排,规模高达560亿美元。这一举措意义重大,能够切实增强区域金融的稳定性,在维护金融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所以李在明和其团队认为,如果没有类似的保障机制,单纯按美方要求转移资金,风险太大。 其实韩美之间的这笔交易还远没到签字的阶段,双方在投资处理方式上存在明显分歧。李在明也提到,韩美已书面同意任何投资项目都必须具有商业可行性,但落实细节困难重重,目前工作层面的提案没能确保这一点。 而且吧,美国最近的某些行为也让韩国人心里不踏实。比如本月初,美国移民执法部门突袭了佐治亚州的现代汽车和LG新能源合资厂施工现场,拘押了数百名韩国员工。 尽管李在明表示这不影响韩美同盟,并认为美方已经道歉,但这种事情显然让韩国企业对在美国投资更加警惕了。 李在明的这番表态也反映了韩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处境。他提到现在国际上有中俄朝一个“阵营”和韩美日另一个“阵营”的对立加剧,而韩国地处前沿,这种局面非常危险。所以他说必须找到和平共处的道路,避免军事紧张持续升级。 其实啊,韩国这种担忧咱们也能理解。他们经济上有依赖美国的一面,但地理上又离中国和朝鲜很近,这种夹缝中的状态确实不容易。 所以李在明在采访里也强调,不能对朝鲜问题采取简单化的回应,必须通过对话与协调来解决。 回过头看,李在明这次直言不讳,可能也是在国内压力下的选择。他之前就说过,若接受美方条件达成协议,自己恐怕会遭弹劾。 毕竟这么大一笔投资,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要是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而且韩国国内对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也有切肤之痛,三星电子海外收入占比超八成,现代汽车全球供应链需要稳定,金融动荡会直接重创这些企业,影响数百万就业人口。 所以李在明和其团队在谈判中表现得特别谨慎,坚持要先有保障再谈投资,这其实是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 总体而言,李在明此次一反常态,未含糊其辞,径直发出“金融危机预警”,为韩美贸易谈判增添了诸多变数。 这也提醒我们,国际经济合作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是多么重要。每个国家都得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有利的选择,不能盲目听从他人。 素材来源:李在明:如果3500亿美元投资按美国的方式执行,1997年金融危机将重现韩国 2025-09-22 09:04·观察者网
就在刚刚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就“第三次世界大战”发表了一份声明9月21日,欧盟主
【2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