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和柬埔寨又打起来了。 当地时间17日,柬埔寨试图从一处有争议的边境地区拆除铁丝网时,再次与泰国军队发生冲突,柬埔寨方面宣称,泰军甚至直接开枪打伤了20余名柬方人员,截至目前,泰国方面还未作出表态,但是有当地媒体在报道中称,由于柬埔寨人员向泰国人员投掷物品,所以泰国军队不得不使用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进行回应。 这起冲突事件看似突然,实则早有伏笔。熟悉两国边境问题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泰国和柬埔寨今年以来第二次在边境地区爆发严重冲突。 时间回溯到7月24日,两国就在同一区域发生过持续两天的武装冲突,当时冲突还蔓延到多个地点,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先开火、违反国际法,甚至一度召回各自的大使,将双边外交关系降级。 直到7月2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特别会议上,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时任泰国代理总理普坦才达成停火协议,并于当日午夜正式生效。然而仅仅两个月后,边境地区的枪声就再次响起,显示出这一争议地区的紧张局势远未得到根本解决。 仔细观察这次冲突的细节,不难发现双方的说法存在明显出入。柬埔寨方面强调泰军"开枪"导致人员受伤,暗示对方使用了致命武器;而泰国方面通过媒体传递的信息则是使用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等非致命性装备进行防御性驱散。 这种表述上的差异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反映了双方在塑造国际舆论、争取道义支持上的考量。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已经致函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及多国领导人,呼吁阻止泰国"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和扩大冲突的单方面行动",显然是希望借助国际力量向泰国施压。 泰国政府的反应则呈现出不同的策略。泰国新总理阿努廷表示,该地区处于戒严状态,所有决策权都归军方所有,新政府上台后仍将听取驻边境官员的意见。这种表态既显示了泰国军方在边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也为政府留出了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 阿努廷同时强调,国家福祉、主权和公民安全始终是泰国的首要任务,永远不会改变这一原则,这一立场与柬埔寨寻求国际介入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已经积极介入调解。他分别与洪玛奈和阿努廷通话,敦促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并强调任何紧张局势都必须通过外交和建设性对话来解决。安瓦尔还提议通过泰柬联合边境委员会这一既有机制解决争端,该委员会是两国专门用于双边接触和解决边境问题的重要平台。 不过从双方的反应来看,柬埔寨更倾向于接受国际调解,而泰国则更希望通过双边渠道解决问题,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调解的效果。 回顾历史,泰柬边境争端由来已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关于柏威夏寺的归属争议,该寺庙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后,曾引发两国多次武装冲突。 而这次冲突涉及的班迭棉吉省和沙缴府边境地区,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安塞地区和崇安玛区域的主权归属上。泰国方面认为柬埔寨在崇安玛区域修建房屋和设置定居点是"侵占行为",而柬埔寨则视泰军在安塞地区布设铁丝网为"违反停火协议"的举动。 这种对同一地区的不同称谓和主权主张,反映了两国在历史认知和法律依据上的根本分歧。 今年7月的冲突已经显示出局势升级的危险。当时泰国代理总理普坦曾表示,事态可能升级为战争,虽然他同时强调有信心不会发展成全面战争。 那次冲突中,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使用重型武器,柬埔寨称泰方使用F-16战斗机攻击平民居住区,泰国则指责柬埔寨在边境埋设地雷导致泰军士兵截肢。 泰国军方甚至承认使用了集束弹药,理由是"基于战术需要",并强调由于泰国并非《禁用集束弹药公约》缔约国,因此不受该公约约束。这些细节都表明,泰柬边境冲突潜藏着升级为更严重军事对抗的风险。 这次泰柬边境9月17日的冲突爆发后,泰国方面已经准备了10辆水炮车应对可能持续的抗议活动,显示出双方都在为局势进一步升级做准备。这种军事对峙的升级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历史经验表明,边境争端越是拖延,解决起来就越困难,因为每次冲突都会加深双方的敌对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波兰不守信用,中欧班列恢复遥遥无期,中国用1天就拿出了解决办法?在波兰边境的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