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青州人刘庭式进士及第,春风得意之时,却面临痛苦人生抉择。他早年与同乡农家女子订有婚约,不料女子因病双目失明,加之门第贫寒,女家自惭形秽,主动提出退婚。当时不少同科举人劝他另择高门,甚至有人笑言:“何苦为一盲女断送前程?”刘庭式却正色道:“吾心已许之矣。岂可负初心?”此言一出,满城哗然,时人多讥其迂腐。 然而刘庭式不为所动,毅然迎娶盲女。婚后夫妻相敬如宾,刘妻虽目不能视,却聪慧贤淑,常执夫之手问及朝政民生,刘庭式必细细讲与她听。每逢调任外放,刘庭式皆携妻同行,从不以妻盲为讳。某日苏轼问及此事:“君娶盲女,后悔否?”刘庭式答曰:“若吾因色而生爱,则色衰爱弛。吾所爱者,乃当年明眸善睐时订下婚约之人,今日虽盲,其人不曾变易。”苏轼闻之叹服,后将此事载入《东坡志林》。 更令人称道者,刘妻早逝后,刘庭式终身不复娶。时值王安石变法,刘庭式因政见不合外放,仍心系百姓,在地方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有人问其何以不续弦以求仕途助力,他淡然道:“昔日的婚约既已践行,今日的情义更当坚守。”晚年隐居庐山,每逢忌日必素衣祭妻,乡人常见其茕茕独立于松林间的身影。 此事在《宋史·孝义传》中亦有记载,成为宋代士大夫重诺守义的典范。清代学者王士祯读史至此,曾批注道:“庭式之事,非独信义可嘉,更见古人择善固执之风。”其实纵观刘庭式一生,其中进士后官至监司,政绩斐然,却因娶盲女之事最为后世传颂。可见百姓心中,德行始终重过功名。 值得一提的是,刘庭式与盲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中渐成佳话。南宋时临安说书人常以“刘进士执手问盲妻”为题,讲述这段不以贫富易心、不以残缺变志的姻缘。至今青州当地仍存有“庭式巷”,巷口石坊上刻着“心许”二字,默默诉说着这段穿越千年的情义承诺。
1960年,山东曲阜孔氏家族行祭祖大典。曲阜孔家向衢州借孔子楷木像,还回去的时候
【217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