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欧盟外交高级代表宣布了,9月16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说,欧盟委员会将于17日公布暂停贸易优惠等针对以色列的措施,想施压让它结束加沙冲突。 卡拉斯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发动的地面进攻,让本来就严峻的形势更糟糕了。这意味着更多人死亡、更多破坏,还有更多人流离失所。 其实早在9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在欧洲议会全会上透露,欧盟打算采取一系列新举措。这其中包括暂停对以色列的部分双边支持,让以色列那些依赖欧盟资金的项目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制裁极端主义的部长和暴力定居者,对以色列国内的极端势力予以打击;部分中止《欧盟 - 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与贸易相关的事项,从经济层面给以色列施压。不仅如此,欧盟还计划设立“巴勒斯坦援助小组”,为在苦难中挣扎的巴勒斯坦人民送去人道主义关怀。 而在9月17日,欧盟终于将这些计划付诸行动,宣布了具体的制裁措施。要知道,欧盟可是以色列最大的贸易伙伴,在2024年,以色列贸易总额的32%都来自与欧盟的往来,双方货物贸易额更是高达426亿欧元。 此次欧盟计划对价值约58亿欧元的以色列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就如同在以色列经济的大动脉上动刀,其出口到欧盟的商品成本大幅增加,竞争力锐减,对以色列经济的冲击可想而知。同时,对以色列两名极右翼部长实施制裁,也是在向以色列政府表明,其极端行为不会被国际社会轻易放过。 其实,在欧盟宣布制裁之前,已经有一些欧盟成员国率先行动起来。西班牙为了阻止加沙地带可能出现的种族灭绝行为,毅然对以色列实施了9项措施,包括武器禁运,禁止为以色列提供燃料的船只停靠西班牙港口等。 这一系列举措可谓是直击以色列的要害,以色列自然不甘示弱,采取反制措施,禁止两名西班牙官员入境,而西班牙也毫不退缩,直接撤回驻以色列大使,双方关系一度剑拔弩张。 斯洛文尼亚也在8月6日宣布禁止从以色列非法定居点进口产品,7月底更是全面禁止与以色列的武器进出口及过境运输,还禁止以色列两名极右翼部长入境。这些成员国的行动,不仅体现了他们对加沙局势的关切,也为欧盟的制裁行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欧盟此次制裁以色列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之前欧盟制裁以色列的提议,就因为成员国内部存在分歧而受阻。毕竟,欧盟成员国众多,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考量。 在对待以色列的问题上,有的国家担心制裁会影响自身与以色列的经济合作,有的国家则受到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影响,在立场上犹豫不决。 这次虽然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制裁措施,但还需要得到欧盟成员国的批准,其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德国和意大利之前就曾在欧盟施压以色列的提议上投反对票,这次他们又会如何抉择呢?这无疑是悬在欧盟制裁行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欧盟此次制裁以色列,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向以色列政府施压,要求其改变对加沙战争的立场,尽快结束这场残酷的冲突。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这也是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展现自身影响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一次尝试。 欧盟一直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巴以冲突的持续恶化显然与欧盟的理念背道而驰。通过制裁以色列,欧盟希望能够推动巴以双方回到谈判桌前,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实现巴以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但欧盟的这一行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除了内部的分歧,美国作为以色列的坚定盟友,其态度也至关重要。美国长期以来在巴以问题上偏袒以色列,为以色列提供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支持。 欧盟的制裁措施会不会遭到美国的反对和阻挠?如果美国从中作梗,欧盟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摆在欧盟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欧盟宣布对以色列实施制裁,是在巴以冲突的复杂局势下做出的一个重要决策。 这一决策既体现了欧盟对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关切,也反映了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责任担当。但制裁措施能否顺利实施,能否真正推动巴以冲突的和平解决,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希望欧盟能够坚定立场,协调好内部关系,在推动巴以和平进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让加沙的百姓早日摆脱战火的煎熬,重归安宁的生活。
就在全世界紧盯中美谈判结果的时候,一个“神转折”突然上演——欧盟,居然悄悄撤了!
【7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