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以为,波兰关境,只是暂时的。错了!真相是,除了波兰的“政治碰瓷”,俄罗斯

兰亭说事 2025-09-17 14:39:00

很多人还以为,波兰关境,只是暂时的。错了!真相是,除了波兰的“政治碰瓷”,俄罗斯海关长达两个月的“超长查验”,和欧盟对“军民两用产品”的“扩大化”审查,这三把刀,已经把这条“钢铁驼队”,逼进了死胡同! 东边的俄罗斯海关,突然开始对每列过境的火车都仔细检查。以前10天就能顺利通关的货物,现在在边境堵上两个月都成了家常便饭。 官方说查验率只有千分之一,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复杂得多,每一个集装箱都可能被拉去“体检”,从申报到开箱再到放行,一套流程走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有批货物在哈萨克斯坦边境一堵就是47天,等终于放行时,里面的电子产品早就错过了最佳销售期。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还出台了1374号法令,把离心机、过滤设备这些普通工业用品都划入了“敏感物品”清单,搞得物流公司不得不拿着放大镜核对每样货物,生怕不小心触碰了红线。 这种折腾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据说超过九成的货流都偷偷改道走了其他路线。 西边的波兰更绝,直接把边境的大门给关上了。就因为几架不知道从哪飞来的无人机,波兰政府一声令下,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所有铁路口岸。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要知道全欧洲九成以上的中欧班列都要经过波兰的马拉舍维奇中转站,这里每年光是过境费就能给波兰带来5亿欧元的收入。 现在大门一关,300多列火车堵在白俄罗斯边境动弹不得,车厢里装满了从中国运来的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新能源设备。 浙江有家小家电公司急得团团转,他们发往德国的3000台洗碗机本来10月初就要交货,现在卡在半路,要么花天价转海运,要么就得支付违约金。 华沙中国商城里的1000多家商户更惨,义乌发来的小商品断了供,货架一天天空下去,眼看秋冬旺季就要泡汤。波兰自己的物流公司也没好到哪去,边境一堵,大量工人被裁员,东部地区的失业率眼看着就要往上跳两个百分点。 夹在中间的欧盟,时刻把“军民两用”当作挡箭牌。今年7月欧盟通过的第18轮制裁方案,把机床、无人机控制器这些常见工业品都划入了管制清单。 结果就是,一批从中国运来的洗衣机零部件在英国被拦下,理由是抽水泵的开关盒设计不符合标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这理由听着挺正经,但明眼人都知道,背后是欧盟对“军民两用”概念的无限扩大。有家上海的医疗电子公司更倒霉,他们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冷藏集装箱因为失温,里面的医疗用品全毁了,4000多万元的损失最后只拿到了400多万的赔偿。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审查标准没个准谱,今天说这个不能进,明天又换个理由扣下那个,搞得企业根本摸不清套路。 这三把刀砍下来,中欧班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运输成本噌噌往上涨,据估算已经比去年提高了15%还多。德国有家大型零售商诉苦说,仓库里的库存只够撑十天,要是再等不到补货,整个秋冬季节的生意就全完了。 有些企业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放弃铁路改走海运,虽然时间长了一倍,但至少不会半路“失踪”。可海运也不是万能的,最近不少港口都堆满了从铁路转过来的集装箱,船期都排到了下个月。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种混乱局面短期内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波兰虽然在各方压力下承诺会重开边境,但谁也说不准下次会不会因为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把大门关上。俄罗斯的查验力度也没见放松,欧盟的制裁清单反倒越变越长。 中欧班列今年1-7月已经开行超过1.1万列,同比增长不少,但这光鲜的数据背后,是无数物流公司的辛酸和企业的无奈。 这条连接亚洲和欧洲的贸易大通道,本来是为了实现“一带一路”的好想法,现在却成了地缘政治斗争的受害者。企业亏了钱,做物流的也唉声叹气,只有那些定规矩的人,还在为了所谓的“安全”觉得自己做得挺不错。 可能在他们眼里,几列火车堵着走不了、几家公司受了损失,都不算啥事儿,但一直这么下去,这条以前特别有活力的贸易通道,恐怕真要变成过去式了。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