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从未真正大权在握!项家并不一定全力支持他,元老派范增也不一定是真正拥护他!

五代十国志 2025-09-17 01:54:36

项羽从未真正大权在握!项家并不一定全力支持他,元老派范增也不一定是真正拥护他! "项庄舞剑那夜,项羽只要挥挥手,刘邦就得人头落地。可他偏不——真的是心软吗?" "项羽哪是傻,是自家后院早塌了!"这话有啥依据? 咱们就聊聊这位"西楚霸王"权力路上的三道坎——家族不齐心、亚父藏私心、自己困在旧规矩里。看完你就懂,他的失败早从接手项家军那天就埋了雷。 一、项家宗亲:喊"项王"的人,可能在背后拆台 好多人觉得项羽是项家天选之子,可《史记》里藏着扎心真相:他爹早逝,在项氏宗族里连继承人都排不上号! 最讽刺的是项伯。鸿门宴前夜,这叔父偷偷溜去张良帐篷报信:"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转头又在宴会上"以身蔽翼"护着刘邦。 分封十八路诸侯时,项伯——他顶着"左尹"的虚职,连块封地都没有。其他项家子弟更惨,全在名单外晾着。 其实他也不想!项氏内部早因争权闹得四分五裂。项羽想掌权,只能先稳住这群"叔伯兄弟",结果反被架空。 二、范增"亚父":我捧你,是为自己的政治算盘 "亚父"这称呼多亲?可范增对项羽,怕是"各取所需"。 70岁的范增为啥选项梁?他自己说"欲立楚后"。说白了,他是想借项家兵力,扶持楚怀王熊心,恢复旧贵族统治。 巨鹿之战后,矛盾彻底爆发。项羽杀了宋义(楚怀王任命的上将军),范增表面支持,心里直犯嘀咕——这等于断了和旧贵族的联系。后来项羽杀了楚怀王,范增更憋屈:"说好的复兴楚国,你这不背信弃义吗?" 鸿门宴上,范增三次举玉玦催项羽动手,项羽偏不配合。为啥?一来烦他指手画脚,二来知道范增和项伯是一伙的——项伯护刘邦,说不定就是范增暗中撺掇。 刘邦的离间计为啥能成?根本不用挑拨,两人早不对付。 后来范增负气出走,路上背疽发作而死。不是项羽逼他,是他自己先输了——押注的"楚复辟"路线,项羽根本不想走。 三、贵族枷锁:我项羽,困在"老子打江山儿子坐"的旧梦里 项羽输给刘邦,常被说"不会用人"。可他不是不想用,是不敢用! 韩信早年投项家军,只混了个"执戟郎"(门卫队长)。他多次给项羽提战术建议,项羽眼皮都不抬:"我项家本事,轮得到你指手画脚?" 陈平更憋屈。给项羽当参谋时出了不少主意,结果只得了"卿"的虚衔,连个实权都没有。转头刘邦那边,韩信封大将军,陈平当护军中尉。气得韩信吐槽:"项羽给颗糖都掰两半,谁跟他干?" 项羽站在咸阳城头喊"我项籍一人能定天下!"底下士兵面面相觑——您倒是定啊,可分封土地时,全给了项家子弟和老部下,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算啥? 反观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把利益分出去,自然有人拼命。 他的悲剧,是旧时代的最后一声叹息 项羽的失败,从来不是"不够狠",而是太想守住贵族的体面。他放不下的,是项家的面子、范增的期待、旧贵族的规矩。可时代早变了——刘邦们撕掉贵族遮羞布,用利益和制度组成了更强大的团队。 现在再看鸿门宴,项羽没杀刘邦,或许不是软弱,而是他突然明白:就算杀了刘邦,项家的离心、范增的算计、人才的流失,也够他喝一壶了。

0 阅读:3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