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议员:如果对华免签,将有大量中国男性涌入俄联邦找对象 中国自9月15日起对俄罗斯公民实行免签试点,此举获得俄联邦议会的高度关注。 现在中俄之间的人员往来政策其实已经在悄悄松动了。中国这边不仅启动了免签试点,还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54个国家过境免签时间延长到240小时,海南更是从2024年2月起,把对俄罗斯等59国的免签事由从旅游扩展到商贸、探亲这些领域,停留时间能到30天。 俄罗斯那边也没闲着,早就对中国推出了电子签证,申请流程简化了不少,出签时间也缩短了,2023年8月还恢复了团体旅游免签政策,这些都让两国人往来方便了很多。这种政策上的相互靠拢,自然让人想到如果真实现互免签证,人员流动会出现什么新变化。 从人口数字上看,确实能找到些让这种猜测站得住脚的依据。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没有最新的未婚男性具体数字,但长期存在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让不少未婚男性在婚恋市场上面临压力。 而俄罗斯的情况正好有点不一样,2023年女性人口有7704.07万,男性人口比女性少了不少,不过具体到适婚年龄层,比例其实没那么悬殊,20多岁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大概是1000:989,并没有外界想的那样女性严重过剩。 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问题特别突出,那里面积占了俄罗斯的40.6%,可人口密度才每平方公里1.1人,2024年初人口还减少了3.08万,总量只剩780万,而且这个减少的趋势还在继续,当地发展特别缺人。这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让跨国婚姻有了现实的土壤。 其实中俄之间的跨国婚姻早就不是新鲜事了。从2004年到2012年,娶俄罗斯妻子的中国男性人数就比嫁俄罗斯丈夫的中国女性多出近一倍,在俄滨海边疆区这个比例更悬殊,找中国丈夫的比娶中国媳妇的要多出7倍多。 这几年随着两国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俄罗斯政府对这种跨国婚姻其实是鼓励的,一方面觉得能缓解国内老龄化压力,提高出生率和婚姻率,另一方面也希望借着这种纽带加深两国在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增进民间友谊。 不过老百姓的态度就复杂多了,虽然全球化让大家对跨国婚姻的包容度高了不少,但文化差异、生活习惯这些实际问题还是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 要是真实现互免签证,会不会出现朱洛娃说的大批中国男性涌入的情况呢?从政策便利度来讲,免签确实能降低出行门槛,不用再花时间精力办签证,短期往来会方便很多。但真要谈婚论嫁,就不是一张免签就能解决的了。 按照现在的规定,中国公民要在俄罗斯结婚,得在当地连续停留180天,或者有永久、长期居留证件,临时去的根本办不了结婚登记。这就意味着就算免签了,想在俄罗斯成家,也得先满足居住要求,不是说去就能成的。而且语言不通、文化隔阂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障碍,两个人要走到一起,得花不少功夫相互理解、适应才行。 俄罗斯这边对这件事的看法也挺矛盾的。像朱洛娃这样的官员看到的是可能带来的好处,比如能吸引更多中国人到俄罗斯,尤其是去远东地区,既能解决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能给婚恋市场注入些活力。 但也有人担心,大量外来人口会不会给当地社会带来压力,比如就业竞争、文化冲突这些。其实这种担心也不是没道理,跨国婚姻从来都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还牵扯到家庭、社会甚至两国关系,需要慢慢磨合适应。 从经济角度看,这种人口流动背后还藏着更深层的逻辑。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快,不少中国男性在经济上比较稳定,这也是吸引外国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俄罗斯远东地区正需要资金和劳动力来推动开发,要是有更多中国人愿意到那里生活、工作,对当地经济肯定是个促进。 俄罗斯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像加大城市建设投入、改善生活质量、建住宅吸引年轻人和专家过去,这些措施其实和促进跨国婚姻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了让当地人口稳定下来。 朱洛娃的这番话反映了俄罗斯对中俄关系发展的一种期待,也点出了两国在人口结构上的互补性。免签政策可能会成为促进跨国婚姻的一个催化剂,但它能不能真的带来大量中国男性涌入找对象的情况,还要看实际操作中的各种条件。
俄罗斯议员:如果对华免签,将有大量中国男性涌入俄联邦找对象 中国自9月15日起对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9-16 16:09:27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