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的社交媒体发文,看起来是想在美国制造业这件事上打一场翻身仗。 他说的核心意思是,外国公司来美国投资建厂时,得把他们的技术人才也带来,一边生产一边教美国工人怎么造那些复杂的东西,比如芯片、半导体、船舶这些。 他还举了造船业的例子,说美国过去每天能造一艘船,现在几乎一年都造不出一艘,得重新学起来。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但背后藏着不少现实问题。 先从特朗普为啥这么着急说起。这几年美国制造业确实有点惨,很多工厂搬到国外,技术工人也跟着流失。 尤其是芯片、半导体这些高科技产业,美国虽然在设计上还领先,但制造环节大多依赖亚洲国家。比如台积电、三星这些公司,他们的工厂主要在台湾和韩国,美国自己的产能不足。 特朗普担心,如果不把这些产业拉回来,美国在全球竞争中会越来越被动。所以他想通过吸引外国投资,把技术和人才引进来,让美国重新掌握这些关键领域的制造能力。 不过,特朗普的想法在现实中遇到了不少挑战。就拿芯片行业来说,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等地建厂,但遇到了一个大问题——熟练工人不够。 台积电的4纳米芯片量产时间就因为这个原因从2024年底推迟到了2025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台积电和美国社区学院合作,推出了半导体技术员速成班,10天就能拿到认证。 但这种速成班能培养出真正的技术人才吗?有人担心,这么短的时间只能学些皮毛,根本掌握不了复杂的制造技术。而且,美国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更偏向于金融、科技等服务业,制造业的职业培训资源本来就不足,突然要培养大量技术工人,难度可想而知。 再看看造船业。特朗普说美国过去每天造一艘船,现在几乎一年造不出一艘,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现实。二战期间,美国造船业确实很厉害,1944年一年就造了1930万总吨的船舶,占全球的大部分份额。 但战后,美国造船业逐渐衰落,到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只剩下0.13%。现在美国造船成本高得离谱,是外国造船厂的两倍以上,而且技术工人流失严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开始和韩国合作。比如,HD现代重工业公司和密歇根大学、首尔大学合作,培训美国员工。韩国企业还收购了美国的造船厂,比如韩华集团收购了费城造船厂。 这些合作确实能带来一些技术转移,但美国造船业的问题是系统性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特朗普的政策还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吸引外资和加强移民执法之间的冲突。 最近发生的韩国工人被捕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执法部门突袭了现代汽车和LG新能源在佐治亚州的电池工厂,逮捕了475名韩国工人,其中大部分是合法入境但签证过期或没有工作签证的。 这件事让韩国政府和企业非常不满,韩国总统李在明说,这会让韩企对赴美投资感到犹豫。 特朗普一边说欢迎外国投资和人才,一边又加强移民执法,这种矛盾的做法让外国公司无所适从。比如,韩国企业在美投资时,不仅要考虑成本和市场,还要担心签证问题,生怕员工被抓。 另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有问题。他对进口芯片加征关税,要求企业在美建厂才能豁免。但美国芯片制造成本比亚洲高30%到50%,即使有补贴,企业还是觉得不划算。 还有一个问题是,外国公司真的愿意把核心技术教给美国工人吗?技术转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企业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研发的技术,怎么可能轻易分享出去? 特朗普的政策还面临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挑战。中美贸易战和“脱钩”趋势下,美国想把供应链转移到“友岸”国家,比如墨西哥、越南。但中国通过第三方间接参与,比如中国的中间产品先出口到墨西哥,再由墨西哥加工后出口到美国。 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脱钩”政策效果有限,反而增加了贸易成本。比如,美国从越南进口的产品价格因为关税上涨了2%,从墨西哥进口的价格也上涨了0.6%。 总的来说,特朗普想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转移来恢复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想法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政策执行中的矛盾、熟练工人短缺、高成本、技术转移难度大等,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要真正实现制造业回流,美国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投入,不仅要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还要处理好与外国企业的关系,避免政策摇摆带来的不确定性。否则,特朗普的美好愿望可能只是镜花水月,难以实现。
特朗普最近的社交媒体发文,看起来是想在美国制造业这件事上打一场翻身仗。 他说
天天纪闻
2025-09-15 22:41:39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