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定义的高超音速武器的概念,今后可以叫“中超”了,俄罗斯、伊朗和也门那些导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9-15 16:42:27

中国官方定义的高超音速武器的概念,今后可以叫“中超”了,俄罗斯、伊朗和也门那些导弹都是“伪高超”。 说起高超音速武器,这几年国际上炒得挺热,各国都想分一杯羹。但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货色,得看定义。中国这边有自己的标准,不含糊,直接把门槛拉高了。简单说,中国官方把高超音速武器界定为能在100公里以下的临近空间或者大气层里,以超过5马赫的速度保持持续可控飞行,还得能做大范围的不规则机动。这样的导弹才能叫高超音速武器,简称“中超”。 为什么这么严?因为它强调的不是一时半会儿的速度快,而是全程在大气层内灵活变轨,躲开雷达和拦截系统。速度超过5马赫是基础,但机动性才是关键。要是只在再入大气层那一瞬飙起来,很快就掉下来,那就不算数了。 高超音速武器分两大类: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和巡航导弹。中国重点发展的是滑翔型,比如东风-17。它用助推火箭把滑翔体送上天,然后滑翔体在大气层内像冲浪一样借力飞行,速度能到10马赫左右。整个过程都在可控状态下,能随时调整方向,射程1800到2500公里。 鹰击系列也类似,鹰击-21是空射型,从轰-6K轰炸机上发射,反舰为主,速度5到10马赫,末端还能变轨。鹰击-17和鹰击-19则是舰载或陆基,专攻海面目标,低空掠行,机动范围广。这些导弹的共同点是全程在大气层内操作,不像传统弹道导弹那样上天再砸下来。为什么叫“中超”?因为这个标准是中国独有的,突出实用性和突防能力,国外很多自称高超的,其实差一截。 拿俄罗斯的匕首导弹来说,它是空射型,从米格-31战机上扔下去,速度能到10马赫,射程2000多公里。听起来牛,但仔细看,它本质上是伊斯坎德尔地对地导弹的空射版。助推段加速快,再入时高速,但在大气层内机动很有限,主要靠弹道曲线飞行。 俄罗斯说它每个阶段都能规避,可实际测试和使用中,轨迹还是可预测的。乌克兰冲突里,匕首被爱国者系统拦截过几次,碎片落地证明它没那么灵活。锆石导弹也差不多,声称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用冲压发动机,速度8到9马赫,但实战中机动性不强,更多是直线冲刺。俄罗斯这些武器速度是超了,但不符合中国定义的持续可控和大范围机动,所以算“伪高超”。不是说它们没用,只是没达到真正高超的门槛。 伊朗那边,法塔赫导弹是他们2023年亮相的,号称高超音速弹道导弹,速度15马赫,射程1400公里。伊朗说它有轴对称锥型弹头,能变轨,但从技术上看,它还是传统弹道导弹的变种。助推后上天,再入时高速,机动主要在末段小范围调整。伊朗宣称它能携带2吨弹头,抗拦截强,但国际分析认为,这种机动远没到大范围不规则的地步。 2025年伊朗-以色列冲突中,法塔赫被用上,确实给以色列防空系统添堵,但以色列的铁穹和箭式系统还是拦截了不少。伊朗的导弹多是固体燃料中程弹道,速度超5马赫没错,但全程在大气层内控制不住,容易被卫星追踪。卡西姆巴希尔导弹也类似,轻质碳纤维外壳,速度12马赫,但还是弹道路径为主。伊朗这些武器在地区冲突中有效,但按中国标准,机动性不足,属于伪高超。 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更接地气,他们的巴勒斯坦-2型是2024年曝光的,射程2150公里,速度16马赫,胡塞说它是高超音速,能绕过美以防空。实际来源是伊朗援助,基于法塔赫或类似弹道导弹改装。胡塞用它袭击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2025年5月那次,导弹飞过红海,确实突破部分拦截,但轨迹还是弹道式的,高空再入,低机动。 胡塞的其他导弹如阿西夫,反舰弹道,射程450公里,速度超5马赫,但掠海能力弱,机动范围小。2025年胡塞对美航母的攻击,用了18枚弹道导弹,没击中,暴露了精度和机动问题。这些导弹多是伊朗或俄罗斯转手的,禁运下搞来的,性能有限。胡塞控制也门三分之二海岸,用导弹封锁红海,影响航运,但按中国定义,它们只是增强型弹道武器,不是真高超。 为什么中国这个定义这么重要?国际上高超音速的说法乱七八糟。西方多用5马赫以上就行,但不强调机动。美国在追赶,ARRW导弹测试失败几次,速度10马赫,但滑翔体控制难。中国标准更严,突出大气层内持续飞行,这对防空系统是更大挑战。 东风-17在2019年阅兵亮相,2025年鹰击-21在海军节视频中露面,证明中国已批量部署。俄罗斯、伊朗、也门这些“伪高超”在宣传上热闹,实战中被拦截的例子不少。俄罗斯匕首在乌克兰丢了几枚,伊朗法塔赫在以色列空袭中表现一般,胡塞的巴勒斯坦-2也只打中机场外围。 总的来说,中国“中超”定义把高超音速拉回本质:不光快,还得灵活。中国武器像东风-17和鹰击系列,已是实战标准。俄罗斯、伊朗、也门那些,速度借弹道,机动靠运气,伪高超名副其实。未来,高超竞赛会更激烈,中国标准或许成全球基准,推动技术进步。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