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青少年或是拥有过情感创伤的人渴求认同和安慰,就越来越感慨自己跟十八岁的差距。

曼樱桃 2025-08-23 12:19:27

看到青少年或是拥有过情感创伤的人渴求认同和安慰,就越来越感慨自己跟十八岁的差距。所以也可以说明白那些人的感受,拧巴,厌世,讨厌世界的阴暗面以及阅读的全部都是迎合伤口那一面的内容,仿佛只有感受到创伤被认可它就会不存在一样,但当时我观察到这样只会加重我的情况,我的幻想,对我向快乐那面的生长毫无帮助,我只是被自己的感官完全包裹住 无法自洽。在那个时候我突然间看到JH的一篇文章里的概念是说,不要把肇因转化成动因放肆它干预自己的生活,这是无效的行为,应该将精力用在管理动因上,放弃对肇因的惩罚和追讨。我开始尝试把这些刺眼的文字去理解消化并接受,开始把当下情绪的不适归咎于自身的心态问题,而非他人和过去我经历到的一切,我想办法不再依赖他人对我创伤的认可并且越来越少说起直到不再提及。这是我当时迈向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关键瞬间,而我想在我看到并试图接受某件事物时已经说明了是我的精神优先于我看到的这些种种,而理解它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顺应。现在回过头看比我更年轻一点的人,有时候想要出手干预又担心会太说教担心让对方产生不被理解共情安慰的实感,在最危急的时刻甚至想要有个人一起手牵手跳下去,那个感觉真的很美妙。只是于人生而言,有时候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解释,而是解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