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英国路透社最新发布独家报道称,消息人士称,日本央行正为最快可能在下个月加息的情形向市场“打预防针”。(金融界)为啥突然要加息?说白了,日元贬值太狠了!再不加息止血,日本的经济和老百姓的日子都要扛不住了。2025年11月,日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57关口,创下十个月新低。东京街头的外汇交易员发现,以往热闹的兑换窗口前排起长队——普通民众疯狂抛售日元,换回美元和黄金。这种恐慌性抛售背后,是日本央行即将加息的强烈预期。路透社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称,日本央行计划通过释放鹰派信号,为12月18日的政策会议铺路。这标志着日本结束长达十年的负利率时代进入倒计时。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场加息背后藏着更复杂的算计:日元贬值已威胁到日本普通家庭的菜篮子,10月东京超市的鸡蛋价格同比暴涨42%,而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民众要求“遏制通胀”的请愿书。此次加息窗口的打开,离不开日本政坛的微妙变化。11月初,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与植田和男进行闭门会谈,这场被日媒称为“樱花下的交易”的会晤,最终消除了政府对加息的阻力。高市早苗上任时曾承诺“维持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但面对日元暴跌引发的企业破产潮(仅10月就有23家中小企业因汇率损失倒闭),她不得不调整立场。财务大臣片山皋月在记者会上坦言:“我们理解央行的难处。”这种态度转变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引发连锁反应——日经指数在消息公布后单日振幅达8.7%,创2022年以来最大波动。日本央行的加息决策,暗合了美联储的全球战略布局。2025年12月10日,美联储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期其将维持利率不变。这种“按兵不动”策略,客观上为日本央行提供了操作空间——若美元保持强势,日元贬值压力将持续,日本央行加息反而能缓解本币压力。但风险在于,若美联储意外释放降息信号,日元可能迎来短暂反弹,这将打乱日本央行的节奏。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的分析师指出:“日本央行现在像在走钢丝,既要避免刺激美股,又要遏制国内通胀。”这种两难选择,在2024年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中已显露无遗——当时日元汇率一度跌破160关口,引发日本政府600亿美元的外汇干预。日本加息的连锁反应,让人想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日本为应对国内通缩,突然收紧货币政策,导致日元暴跌,泰国、印尼等国货币相继崩盘。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韩国综合股价指数在日经指数暴跌次日下跌3.2%,越南盾单日贬值0.8%。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已今非昔比。2025年10月,中国央行通过逆周期因子调控,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中守住7.1关口。这种“精准调控”能力,让亚洲国家在应对日本加息冲击时多了一分底气。不过,东南亚国家的中小企业仍面临压力。越南纺织协会数据显示,日元贬值导致其原材料进口成本增加19%,而出口至日本的订单因日元购买力下降而缩水12%。日本加息预期引发的资金迁徙,正在改写全球资本版图。东京的“渡边太太”们(指热衷投资的日本家庭主妇)开始抛售黄金ETF,转而抢购美国国债。这种行为导致日本国内债券市场剧烈波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1月26日飙升至1.82%,创2016年以来新高。面对日本货币政策的剧变,中国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力。2025年11月,中国央行宣布将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至东盟十国,此举被解读为对冲日元波动风险的关键举措。日本央行加息能否持续,取决于两大变量:一是美联储政策转向时间,二是日本国内工资增长能否抵消通胀。野村证券预测,若美联储在2026年启动降息,日元可能快速反弹至145关口,迫使日本央行重启宽松。更危险的信号来自日本政坛。自民党内部已出现“反对加息”声音,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弟弟岸信夫公开质疑:“加息会让日本制造业失去竞争力。”这种分歧可能引发政策反复,就像2000年日本央行在加息后被迫紧急降息的闹剧。日本央行的加息决策,本质上是全球货币体系重构的缩影。当东京试图通过加息挽救日元时,却可能引爆亚洲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当美联储维持利率时,又在纵容日元贬值带来的全球通胀压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唯一确定的是:普通人的钱包正在承受代价。正如东京大学教授所言:“我们正在见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最大货币实验,而实验品是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当日本央行按下加息按钮的那一刻,全球经济的多米诺骨牌已然开始倒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