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中国日报社论:我们在处理中日关系时,经常采取“以德报怨”的方式。总是希望日本台吸取历史教训,但是高市早苗政府的表现说明,我的这种大度、是在对牛弹琴! 这话说得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不少还抱着幻想的人。中日关系有时候像一场别扭的婚姻——中国总想着“毕竟邻居不能搬走”,日本政客却把客气当福气。高市早苗这次跳出来支持台湾当局,好比在别人家门口烧鞭炮,还怪主人家不够大度。这种行径让人想起老话:给脸不要脸,迟早要摔跤。 看看现实就明白。日本汽车三成市场在中国,动漫产业靠中国视频网站养活,连北海道海鲜市场都指望中国游客。这种经济绑定程度,按理说该懂点分寸。可某些政客偏要玩火,就像端着金饭碗要饭,还嫌碗不够亮。其实背后原因不复杂:国内支持率跌到谷底,就得靠对外强硬转移视线,这套路眼熟得很。 但“以德报怨”不等于无底线退让。孔子早就说过“以直报怨”,该亮剑时就得亮剑。中国海关突然严查日本水产品,核污染检测报告差一张都不行,日本水产商会的电话立马被打爆。这种精准反制,比骂街管用十倍。就像小区里对付噪音邻居,报警比吵架有效,断电比讲理干脆。 更深层的问题是日本的政治困局。老龄化严重到每四人就有一个超65岁,国债是GDP的两倍半,这种烂摊子收拾不了,就只能炒作“中国威胁”当麻醉剂。可惜中国早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003航母下水时,日本最先进的“出云号”还得靠美国战机撑场面。拿一百年前的剧本演今天的戏,台下观众早喝倒彩了。 经济数据最说明问题。中日贸易额去年掉到3170亿美元,比高峰时缩水15%,而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冲到6.4万亿。此消彼长间,谁更依赖谁一目了然。大阪商工会所去年就警告:失去中国市场,日本GDP要掉两个点。可惜政客们听不见企业的哭声,就像耳朵里塞了美国送的助听器。 不过咱们也得转变思路。总指望别人“吸取历史教训”,不如主动塑造新规则。RCEP生效后,中国对日本出口电动汽车关税直降10%,日本车企股价应声下跌。这种用实力定规矩,比苦口婆心讲道理管用。就像治熊孩子,饿两顿比说教好使。 民间交流更要另辟蹊径。京都和西安的中学生用AI翻译搞线上辩论,上海医生与东京医院5G会诊疑难病例,这些实实在在的联结,比政客作秀更牢固。我在福冈见过七十多岁的日本老太太,手机里存着三十多个中国代购客户,用拼音打字比年轻人还溜。老百姓的生存智慧,永远走在政治前面。 说到底,国际交往就像跳舞,光靠一方退让换不来默契。当日本政客还在嚼冷战剩饭时,中国的新能源车已开进大阪港,TikTok上日本女孩跳着中国民族舞。这种润物无声的影响力,迟早会把那些政治噪音扫进故纸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日外交争议 中方对日本态度 中日历史矛盾 中日历史渊源 中日历史纠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