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马克龙宣布将访华了!法国总统府日前宣布,马克龙将在12月3日至5日访问中国,先到北京,再去成都。这次访问看似是一次普通的国事行程,实际上背后有很深的用意。过去几年,中法关系时冷时热。2023年马克龙上一次访华时,双方谈得不错,空客拿到了大订单,核能合作也有进展,他还高调喊出“欧洲要战略自主”。可回国后,法国却在欧盟内部带头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还在乌克兰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甚至歪曲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这种“当面握手、背后使绊”的做法,让中方对法国的信任打了折扣。 眼下法国经济日子不好过,政府债台高筑,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压力也大。马克龙急需从中国市场找突破口。比如,空客公司希望再签新订单,法国干邑白兰地对华出口这几年大幅下滑,也需要重新打开销路。如果他能带回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不仅能缓解国内经济压力,也能为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声望加分。 除了经济,马克龙还有政治算盘。明年法国将担任G7轮值主席国,他打算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2026年的G7峰会。表面看是示好,实际上是想借中国的参与提升G7的影响力,同时在乌克兰问题上拉中国“入局”,为欧洲争取更多筹码。但中方对这类由西方主导、带有排他性质的机制一向持谨慎态度,不会轻易被拉进圈套。 安排去成都也别有用心。不久前,在法国生活了13年的大熊猫“欢欢”和“圆仔”刚回到成都养老,引发不少法国人不舍。马克龙很可能借机提出续租或新租大熊猫,用“熊猫外交”营造友好氛围。不过中方很清楚,大熊猫不是普通礼物,而是衡量对方对华态度的“晴雨表”。如果法国在关键问题上没有诚意,光靠熊猫是换不来实质性合作的。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希望法国在经贸上取消歧视性措施,比如电动车关税;在政治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台湾、新疆等内政;在国际事务上尊重中国劝和促谈的立场,而不是一味施压。马克龙若真想推动中法关系向前走,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嘴上一套、做起来另一套。 这次访华对马克龙本人也很关键。他在国内面临极右翼崛起、议会僵局、改革受阻等多重压力,外交成了少数还能施展的空间。成功访华能暂时转移矛盾,失败则可能雪上加霜。说到底,中法合作本应是互利共赢,但前提是彼此尊重、言行一致。马克龙此行能不能打破僵局,就看他带的是真心,还是又一场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