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消息 11月27日,普京在吉尔吉斯斯坦放话,只要乌军从现有阵地全部撤人,俄军立马停火;不撤,就继续打,直到打下来为止。 这番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的表态,看似是给出了和平选项,实则将俄乌冲突推向了更关键的博弈节点,也让原本因美国“28点和平计划”泛起的和平曙光再度蒙上阴云。 普京他明确指出,在接触线的所有方向俄军都掌握主动,推进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其中红军城已被完全包围,70%的地区已被俄军控制,而在核心的顿巴斯地区,俄方已控制约88%的土地,剩余区域的攻克只是“时间问题”。 这种战场优势的自信,让俄方的停火条件带上了强烈的“底线思维”——本质上是要求乌军放弃东部核心防御阵地,承认俄方的领土控制事实。 这一表态恰好赶在美国代表团下周访莫斯科之前,显然是俄方在谈判前设定的“前置条件”,意在掌握后续俄美磋商的主动权。 背后的俄美关系纠葛,更让这一停火提议显得错综复杂。普京在记者会上罕见流露出对美国的困惑与愤怒,提及今年8月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峰会后,俄美关系曾有过短暂的“和平蜜月期”,特朗普亲自赴会与普京磋商能源合作、停火路线图等议题,双方均称峰会是“建设性开端”。 但短短三个月后,美国不仅未兑现松绑制裁的暗示,反而推动国会出台更严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制裁,试图掐断俄方40%以上的战争经费来源。 这种“言行不一”让俄方对美方的信任大幅受损,也解释了为何普京在提出停火条件的同时,强调俄方总体同意将美方和平方案作为谈判基础,却绝不让步于无条件停火。 各方的即时反应,迅速勾勒出当前的对立格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第一时间拒绝妥协,直言绝不会把东部防御工事拱手让给“侵略者”,警告这会成为俄方下一轮攻势的“最佳跳板”。 并准备向美国提交以“俄军先撤出2022年2月24日后占领领土”为核心的替代和平方案,甚至暗示若西方强推不利方案,乌方可能被迫“独自战斗”。 欧洲国家也态度强硬,德国总理梅尔茨指出,承认俄方领土要求是对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的背叛,毕竟俄方曾书面承诺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加拿大总理卡尼更直接表态“普京没有资格决定乌克兰的和平条款”。 眼下,和平的钥匙看似握在基辅手中,但代价是割让故土;而战场上的僵持仍在持续,俄军正向顿涅茨克重镇波克罗夫斯克推进,试图封闭“顿巴斯口袋”,乌军则以无人机群打击俄军补给线,10月单月就造成俄军2.5万人伤亡,创下战争以来新高。 普京最后提及“中俄印等伙伴支持阿拉斯加峰会的和平基础”,更暗示俄方有足够底气长期坚持。下周的俄美谈判将成为关键变量,但无论结果如何,比什凯克的这一表态都已明确:俄乌冲突的和平之路,要么以一方的领土让步为代价,要么在持续的流血中走向更不确定的未来。和平从未如此接近,却又如此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