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出了“白眼狼”!?中日关系紧张。就在中国最需要国际社会的力量,来给日方施压的时候,巴基斯坦却无动于衷。 最近中日关系的紧张劲儿,估计不少人都捏着一把汗。先是 6 月份日本自卫队飞机硬闯中国航母编队训练区,明明是日方蓄意制造风险,还倒打一耙说中方 “危险拦截”。 到了 11 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更是在国会把台湾问题扯进所谓 “存亡危机事态”,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直接把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捅了个窟窿。 这时候中国确实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不少人自然想到了 “巴铁”—— 毕竟巴基斯坦天天喊着 “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之前在联合国各种议题上都站在中国这边。 可奇怪的是,这次面对日本的挑衅,巴基斯坦却没像大家期待的那样站出来发声,既没发表针对性声明,也没在国际场合批评日方。 这下网上不少人开始嘀咕:“巴铁这是咋了?关键时刻掉链子?” 甚至有人说巴基斯坦是 “白眼狼”。 但说句实在的,要是真了解巴基斯坦的处境,就知道这事儿压根不能这么看 —— 它不是不想帮,是实在有难言之隐,这背后全是现实利益的考量。 巴基斯坦的难处,核心就俩字:依赖。别看它跟中国铁得穿一条裤子,但对日本的经济依赖程度,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先看硬数据,2024 年巴基斯坦 GDP 才 3731 亿美元,而日本是 4.026 万亿美元,相当于 11 个巴基斯坦的体量。这么大的经济差距下,日本给的援助对巴基斯坦来说就是 “救命钱”。 日本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官方发展援助(ODA)提供国,光 2023 年就给了 12 亿美元的援助,主要砸在巴基斯坦最缺的基建和农业上。比如旁遮普省的灌溉系统改造,还有信德省的小型水电站,都是日本出钱出技术建的。 更关键的是贸易,巴基斯坦的纺织业是经济支柱,而日本是其纺织机械的最大供应国,从纺纱机到织布机,几乎全靠日本进口,要是跟日本闹僵,纺织业就得停摆,那可是占了巴基斯坦出口的 60%。 还有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域,巴基斯坦街头跑的车,七成都是日本铃木的,从组装线到零部件供应,全靠着日本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撑着。 就连巴基斯坦的家电市场,松下、索尼的产品也占了半壁江山。2024 年巴基斯坦通胀率高达 12.6%,民生本就艰难,要是得罪日本导致这些物资断供或涨价,老百姓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有人可能会说:“就不能靠中国吗?” 这话真说到点子上了 —— 中国确实在大力帮巴基斯坦,但中巴合作和巴日合作的领域不一样,没法完全替代。中国帮的是 “大基建” 和 “长远发展”。 比如中巴经济走廊里的瓜达尔新国际机场刚通航,拉合尔橙线地铁五年拉了 2.6 亿人,还有莫赫曼德水电站、巴拉果德水电站这些能管几十年的大项目。 这些项目是给巴基斯坦搭骨架,但日本给的是 “日常供血”,比如农业技术、轻工业设备,这些东西短期内能直接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 这种时候要是公开批评日本,很可能被断了援助和贸易渠道,本来就脆弱的经济直接会雪上加霜。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之前说过,“巴中友谊是外交基石”,但他没说的是,巴基斯坦得先活下去、发展好,才能守住这个基石。 而且大家可能没注意,巴基斯坦其实没少用 “暗劲” 支持中国。就在 11 月底,联合国讨论日本在华遗弃化武问题时,巴基斯坦代表明确站出来支持中国,要求日本赶紧销毁化武,这其实就是在间接敲打日本。这种 “不声张的支持”,比空泛的声明其实更实在。 再说了,评判中巴关系不能只看一时的表态。中国帮巴基斯坦,从来不是图它 “随叫随到”,而是看中长期的互利共赢。 反过来说,巴基斯坦只有自己发展好了,才能真正帮到中国。比如中巴经济走廊,要是巴基斯坦经济稳定,中企在当地的项目就能更顺利推进,瓜达尔港才能真正成为 “海上丝绸之路” 的枢纽。要是巴基斯坦因为帮中国发声把自己搞垮了,反而会拖中巴合作的后腿,这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其实外交这事儿,从来不是 “非黑即白”。美国跟英国够铁吧?但英国也不会事事都跟美国站一起。 巴基斯坦的沉默,恰恰说明它的外交不是 “冲动行事”,而是成熟的利益考量。这种 “量力而行的支持”,比那些只会喊口号的 “假朋友” 靠谱多了。 最近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访华,双方一下签了十多个合作文件,从科技到民生全涵盖了。这说明中巴关系的根基根本没受影响。真朋友之间,从来不是 “你有事我必须喊口号”,而是 “我帮你打基础,你好好发展,将来互相扶持”。 所以说,别再怪巴基斯坦没发声了。它的难处是实实在在的,而中巴友谊的成色,也从来不是靠一句声明就能证明的。 等巴基斯坦哪天经济起来了,不用再看别人脸色了,自然会更有底气站出来。现在这种 “默默守护、务实发展” 的状态,才是真朋友该有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