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中国AI感到焦虑到慌?7月全球开源大模型榜单里,中国直接占了9席! 这份榜单不是随便什么小机构搞的,是国际上程序员和AI研究者都认的开源社区Hugging-Face7月31日发的趋势热榜,能上这个榜的都是全球开发者实际在用、口碑堆起来的模型,含金量比那些闭门测评高多了。 榜单一出来不少人都惊着了,排第一的是智谱刚发布的GLM-4.5,阿里通义千问的Qwen3紧跟着排第二,腾讯刚开源的3D模型稳坐第三,前十里挤进去9个咱们的,就给亚马逊云那边留了一个位置,说一句“半壁江山”都谦虚了。 你可能不知道开源模型有多重要,这玩意儿不像那些藏着掖着的闭源模型,是把核心技术敞开给全世界看,别人能下载能用还能改,敢开源就说明有实打实的技术底气,不怕别人挑毛病。 就说排第二的阿里通义千问,6月刚推出第二代开源模型Qwen2,7月就在另一个权威测评SuperCLUE里拿了并列第二,得分跟国外的Claude-3.5一样都是77分,比百度、讯飞的闭源模型还有国外的Llama-3都强,下载量早就破了2000万次。 更有意思的是不光巨头厉害,咱们央企也没掉队,中国电信的星辰大模型虽然是11月才进的第一梯队,但人家早就实打实地用在政务和教育里了,政务大厅的智能客服、学生用的英语学习机,背后都是它在撑着。 你是不是以前也觉得国外AI才叫厉害?我以前刷到不少说咱们技术落后的说法,直到看到这些榜单才反应过来,咱们早不是跟在后面跑了,不少地方都开始领跑了,就像元象的MoE模型,用更少的成本做出了比国外千亿参数还强的性能,还搞出了火遍港台的聊天APP。 有人可能会说榜单是榜单,实际用起来咋样?这话问得在理,但咱们的模型早就不是摆看的了,腾讯的混元3D模型开源一周就登顶了另一个全球榜单,月之暗面的Kimi K2在编程和数学推理上比不少国外模型都强,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阿里更狠,9月底的时候他们Qwen系列的衍生模型数量直接超过了国外的Llama,成了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群,10月更是在司南OpenCompass榜单里,用开源模型打败了Claude-3.5和GPT-4o这些闭源大佬,拿了冠军。 其实这9席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就像元象从2023年就开始啃大参数开源模型的硬骨头,中国电信更是搞出了全国产化万卡集群训练的模型,没有这些积累,哪来现在的爆发? 你身边应该也有不少国产AI的影子了吧?比如会议上自动记笔记的工具,手机里的语音助手,说不定背后就是这些上了榜的模型在干活,咱们的AI早就不是实验室里的宝贝,而是悄悄融进了生活里。 以前总有人说咱们只会跟风不会创新,现在这些开源模型用成绩说话,敢把技术敞开给全世界看,敢在全球开发者面前比高低,这种底气才是最难得的。 以后再听到有人说中国AI不行,你就把这份7月的榜单甩给他,前十占九席的成绩,不是靠吹出来的,是靠一个个技术突破堆出来的,咱们的AI不仅能跟上,更能领跑。 这份成绩不是终点,就像智源研究院12月的测评里说的,咱们的多模态模型还在快速进步,以后会有更多模型走进工厂、学校和医院,到时候咱们可能就习惯了中国AI领跑的日子。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2025-07-31 前十中占九席!国产大模型“齐聚”海外开源社区趋势热榜,如何影响行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