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几代总统的偏好:1,小布什爱好战争,你不服,我就打你,中东从此没消停过。2,奥巴马爱好画圈,你不服,我就圈你,亚太,印太,五眼联盟,四方机制,满世界画。 小布什的战争偏好从911事件后被彻底点燃,3201条生命的逝去让美国陷入集体愤怒,而他身边切尼、拉姆斯菲尔德这群信奉“美国霸权至上”的鹰派大佬,恰好给了这份怒火一个宣泄的出口——用战争解决一切。 2001年10月,美军以反恐为名入侵阿富汗,这场战争名义上是抓捕本·拉登,实际上一打就是20年,成为美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战争,累计投入军费超过2万亿美元,造成超过47000名阿富汗平民死亡,1100多万人流离失所。 但这仅仅是开始,2003年3月20日,小布什政府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43天的主要作战行动后,萨达姆政权倒台。 可美军在伊拉克全境翻来覆去搜查,始终没能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场师出无名的战争最终导致约30万伊拉克平民丧生,美军自身也付出了4500人阵亡、数万人受伤的代价。 并且战争并没有带来所谓的民主与和平,反而让伊拉克陷入长期动荡,萨达姆政权倒台后,反美武装、极端组织趁虚而入,费卢杰等城市成为武装分子的温床。 2004年第二次费卢杰战役中,美军投入1万名士兵和2000名伊拉克军人,激战14天才控制全城,却没能根除反美势力,反而让暴力事件扩散到伊拉克全国,ISIS等极端组织后来的崛起,也与这场战争造成的权力真空密不可分。 小布什的战争逻辑简单粗暴,只要觉得“不服”,就直接动武,可这两场战争不仅让中东地区彻底陷入混乱,也让美国自身深陷泥潭,直到2021年美军撤出阿富汗,留下的仍是一个满目疮痍、派系林立的烂摊子,中东的动荡局面从此再也没能平息。 而奥巴马上台后,显然意识到小布什那种硬刚式战争太过烧钱又费力,于是换了一套“画圈围堵”的玩法,把“不服就打”改成了“不服就圈”。 他上台后主推“亚太再平衡”战略,把美国60%的海军舰艇和海外兵力部署到亚太地区,频繁在该区域组织联合军演,一年下来军演次数多达数十场,目的就是通过军事存在和盟友体系,构建起一道针对竞争对手的“包围圈”。 后来这一战略又升级为“印太战略”,范围从亚太扩展到印度洋地区,画圈的半径越拉越大。 五眼联盟这个老牌情报圈在奥巴马时期被进一步激活,美、英、加、澳、新五国的情报共享和军事合作愈发紧密,成为他围堵对手的重要工具。 而四方机制(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虽然早在2007年就已提出,但在奥巴马任期内得到实质性推进,为后来的领导人峰会和机制化建设打下基础,这个圈子表面上打着“自由开放的印太”旗号,实则处处针对特定国家,联合声明里动辄提及东海、南海局势,明里暗里搞对抗。 除此之外,奥巴马还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试图打造一个排除特定国家的经济圈,通过贸易规则制定权来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这些圈子看似五花八门,实则都是奥巴马的围堵手段,不用真刀真枪打仗,却能通过拉盟友、定规则、搞包围的方式,达到遏制对手的目的,就像在全球地图上画下一个个“势力范围”,把不服美国的国家圈在外面,用联盟的力量施压。 这种玩法比小布什的战争模式更“聪明”,也更隐蔽,不用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军费开支,却能持续维持美国的霸权,难怪奥巴马任期内满世界跑着画圈,把亚太、印太、五眼联盟、四方机制串联起来,织成一张看似严密的围堵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