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一女子在自家的衣柜中发现“日军大印”,父亲隐藏71年的身份终于被揭开,军区得知,立马派来6辆坦克来迎接! 2016年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江苏无锡一户农家中,顾女士静静地整理着储物柜,那是一方许久未动的角落,堆满了过季的物件。 当她弯腰伸手,想取出一件柜底的棉衣时,手臂无意间碰上了一团包裹严实的硬物,包裹沉甸甸的,激起了她的好奇心。 她小心翼翼地解开层层布料,一枚古朴的四方形印章赫然映入眼帘,她捧着这枚印章,感受着它饱经岁月的厚重,走向院中晒太阳的老父亲钱建民。 老人接过印章,布满褶皱的双手反复摩挲着,沉默了片刻后,用一种近乎平淡的语气缓缓开口,这是日本人的大印,顾女士心头猛地一震。 1922年,钱建民出生在山河破碎的江苏无锡,少年时代的他,亲眼目睹了日寇铁蹄下家乡的悲惨景象,这在他心中埋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凭借过人的机械天赋,钱建民成为了中国第一代装甲兵。 毕业后,他被编入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参与那场关乎国家民族存亡的殊死搏斗,然而,由于对异国丛林地形的不熟悉以及初期指挥的失误,远征军初战失利,付出了惨痛代价,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也被日军切断。 钱建民所在的精锐装甲部队,只能在后方蛰伏待命,眼睁睁看着无数战友牺牲,内心备受煎熬。 退守印度后,远征军卧薪尝胆,重整旗鼓,部队换装了美式装备,组建了由中美联合指挥的“中美第一临时战车群”,而军事素养出色的钱建民,被任命为这支钢铁劲旅的战术组长。 1943年秋,反攻的号角吹响,钱建民率领的战车一营如猛虎下山,在缅甸的丛林中对日军王牌“丛林恶魔”第十八师团发动了摧枯拉朽的攻势。 日军根本没料到会在密林中遭遇坦克的集团冲锋,一时间阵脚大乱,溃不成军,在将敌军围困于瓦鲁班的坚固据点后,钱建民再次担负起奇袭的重任。 他亲自勘察地形,率领17辆轻型坦克,涉水迂回,神不知鬼不觉地如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混乱中,他精准捕捉到敌军指挥官的身影,果断下令开炮,一举摧毁了日军的指挥中枢。 此役,远征军全歼第十八师团,缴获了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其中,就包括那枚象征着第十八师团权力核心的司令部大印。 瓦鲁班战役的辉煌胜利,将22岁的钱建民推向了军旅生涯的顶峰,可是,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1945年,钱建民奉命前往贵阳接收美军撤离时留下的三千多辆军车。 途中,他为保护被土匪劫掠的难民挺身而出,却不幸被藏在暗处的土匪狙击手击中,子弹贯穿了他的下巴,而被击碎的汽车玻璃碎片,则深深扎进了他的双眼。 尽管被战友及时救下送医,但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钱建民永久地失去了光明,这位前途无量的装甲英雄,被迫结束了他视若生命的军旅生涯。 临别时,部队将那枚由他亲手缴获的日军大印赠予他,作为对他赫赫战功的永久纪念,从此,钱建民带着这枚印信和无尽遗憾回到了家乡,娶妻生子,靠着编草鞋和微薄补贴过活,成了一位再也未向人提起过往的普通农民。 那枚见证了民族荣耀的印信,也随之被层层包裹,在柜底沉睡了71年,直到2016年,这枚印信被女儿无意中发现,英雄“潜行”的故事才得以重见天日。 女儿将父亲的经历和印信的照片发布到网上,瞬间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反响,经过专家鉴定,这枚印章被证实确为日军第十八师团的司令部关防大印,是极为珍贵的历史物证。 一时间,政府部门、当地军队和志愿者纷纷上门慰问,想要为这位被埋没的英雄提供帮助,面对所有的好意,钱建民都一一婉拒,几十年的清贫生活让他习惯了不给国家添麻烦。 但在人们的再三追问下,这位沉默了一生的老人,终于说出了他唯一的心愿:想要摸一摸我们国家自己造出来的坦克。 这个朴素而又饱含深情的愿望,迅速得到了军区的回应,2016年深冬的一天,钱建民老人身着抗战老兵的服装,胸前佩戴着军功章,被郑重地接到了苏州某装甲部队。 当他被搀扶下车时,六辆威武雄壮的国产九九式主战坦克早已整齐列队,齐声鸣响礼炮,以最高规格的礼仪向这位老英雄致敬。 在场的全体官兵,向他行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当钱建民颤抖的双手终于抚摸到国产坦克冰冷的钢甲时,他干瘪的、没有眼球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 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交汇,71年前驰骋沙场的装甲先锋,与今天国富兵强的伟大祖国,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接,2018年,钱建民老人安详地走完了他96年不凡的人生,他的夙愿终得圆满。 钱建民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为国奉献的无名英雄的缩影,他们曾在战场上用生命铸就辉煌,又在和平年代选择归于平凡,将赫赫功勋化为沉默的基石,默默支撑着国家的安宁与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