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解放台湾省,王朔的思路太妙了!他曾说台湾不用打就能收,先宣布台湾海峡是战区,然后宣布在台湾上空禁飞,全部封锁,飞机起来就打掉它,让它的香蕉全烂地里,你看它急不急。 王朔的思路,恰恰就踩在了台湾经济的“软肋”上。 他说要先宣布台湾海峡为战区,再划定台湾上空为禁飞区,敢有飞机擅自起飞就直接击落。 这招看着简单,实则精准掐住了台湾作为岛屿的命门——对外依存度太高。 台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管是能源进口还是货物进出口,都得靠海运和空运撑着,这两条通道一旦被掐断,连锁反应很快就会显现。 最直接的就是能源问题,有数据显示台湾的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97%,石油、天然气、煤炭几乎全靠进口,而且这些进口物资全要通过高雄、基隆等几个主要港口运进来。 就拿天然气来说,台湾没有稳定的陆上输送管道,全靠LNG运输船海上运来,要是航道被封,专家估算撑不过10天就会告急,到时候不光化工厂没法开工,老百姓做饭洗澡都得受影响。 石油储备稍微多些,但也就能撑四个多月,更关键的是台湾83%的发电量都靠火力发电,燃料全是进口的煤炭和天然气,能源断了,电力系统就得瘫痪。 能源扛不住的时候,吃的问题也会跟着冒出来。 可能有人觉得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好适合种庄稼,粮食应该够吃,可实际情况是,随着这些年工业化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业早就不如以前景气。 现在台湾的粮食自给率只有三成多,除了稻米能勉强自给,玉米、小麦这些主粮,还有大豆这类油料作物,大部分都得靠进口,其中大豆几乎100%依赖进口,这些物资运不进来,用不了多久市场上就会出现短缺。 民生受影响的同时,台湾的支柱产业也得停摆。 电子零组件是台湾出口的大头,占对大陆出口的六成以上,这些产品要运到大陆的组装工厂,或者通过大陆转口到其他国家,海运一断,生产线就得停,订单没法交付,企业只能赔钱。 更直观的是水果这类生鲜产品,台湾的香蕉、莲雾这些水果,很大一部分要靠出口到大陆赚钱,运输通道被封,这些水果顶多放几天就会烂在地里,果农收不回成本,相关的包装、运输行业也得跟着失业。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会不会出手帮忙?其实之前有次围岛军演就看得很清楚,美国的航母直接绕开海峡往日本方向走,根本不敢靠近。 大国之间的冲突代价太大,美国智库做过兵棋推演,一旦在台海发生冲突,一个月内美日超过一半的水面舰艇可能被击沉,九百多架飞机被摧毁,这种损失他们根本承受不起。 而且台湾是全球芯片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要是因为封锁导致芯片出口中断,全球科技产业都会受影响,这种风险美国也不敢赌。 王朔的这个思路,其实有点“上兵伐谋”的意思,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拿捏对方的命脉制造内部压力。 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例子,美国对古巴的长期封锁,就是靠经济围堵让对方陷入困境,虽然台海情况和古巴不同,但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逻辑是相通的。 大陆这些年一直在推进和平统一,出台了不少惠台政策,让台湾同胞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希望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 台湾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它根本经不起封锁,能源断了、物资缺了、产业停了,用不了多久内部就会出现动荡。 之前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已经展示了实力,军舰巡航、战机升空都是常态,真要实施封锁,完全有足够的实力支撑。 岛上的果农看着地里熟透的香蕉运不出去,工厂里的机器因为缺电停转,普通民众买不到进口商品,这种压力比真刀真枪更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