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女人前几天在医院内分泌门诊挂了号,说她最近有点不舒服,但又说不出哪不对劲

芷若似是故人 2025-11-28 04:31:45

一个中年女人前几天在医院内分泌门诊挂了号,说她最近有点不舒服,但又说不出哪不对劲。总是口干,老想喝水,半夜能起来三四次上厕所,眼睛还发花,看手机都模糊,她怀疑是不是肾不好,顺便想着做个查体。 我在门诊外陪着她,她拎着保温杯,说自己不胖也不爱吃甜,最多加班多点。化验单出来她愣住了,医生说血糖不稳,建议先规范饮食再考虑用药。她第一反应是能不能不吃药,试试少吃主食。我没多说,只让她先把医生给的方案拍下来。 回家她开始“自救”:饭减半,晚上靠酸奶和黄瓜顶饿,还买了“无糖饼干”。第三天就出状况,半夜心慌手抖,以为低血糖,喂了两块饼干,早晨测又飙上去。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在乱折腾。复诊时医生把重点写得很白:三餐要规律,主食不能全砍,先学会看营养标签,买个血糖仪,运动从快走开始。 最难的是家里那关。她老公爱带点心回家,孩子嘴也馋。她跟我说,比控制嘴更难的是让家人理解。我们给她定了一个“饭盘规则”:半盘蔬菜,四分之一主食,四分之一蛋白质;每天晚饭后走三千步;每周两次力量训练,别盲目跑步。她照做一周,夜里起的次数少了,早上不那么困,手机也没那么糊。 有人在超市拦她推销“无糖零食”,说糖友都吃这个。她差点又买,我提醒看配料,第一位是小麦粉,糖不多但淀粉多,一样会涨血糖。她笑说原来自己被“无糖”三个字骗了这么久。这里我多说一句,很多人以为控糖就是不吃甜,其实更关键是总量、时间和组合,熬夜压力也会把血糖推上去。 半个月后她复查,指标下来了些,体重减了两斤但精神好了。医生让她再做眼底和尿微量蛋白,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约了。出了医院她对我说,原来那些不舒服不是小题,身体是一直在提醒。她也发了一条朋友圈,把血糖仪、步数、晚饭照片放一起,评论里一片“我也总口渴”“我也夜里老起”。 我想补一句给看到这条的人:不舒服别硬扛,先查清楚。怕药可以理解,但怕检查只会让事变大。早做决定,难度就小很多。她眼底检查还没出结果,我也在等,等一个不再把求救信号当作小毛病的答案。

0 阅读:1
芷若似是故人

芷若似是故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